成都中院内刊《当代法官》创刊于2000年。五年来,《当代法官》始终秉承“面向实务,注重理论”的办刊宗旨,立足审判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弘扬法官文化,通过搭建理论与实践交流互动的平台,致力于推进法院整体工作,服务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以较高的质量、鲜明的特色在全国法院同类刊物中引起广泛关注。我院《当代法官》编辑部先后应邀参加了2003年全国部分中级法院内刊编辑工作研讨会和今年全省法院内刊编辑工作培训会,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今年初,经我院综合测评,《当代法官》已经在全国和全省法院系统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法学院校中也有一定影响力,办刊工作已经进入全国中级法院院办刊物先进行列。我们五年来的办刊体会可以概括为“五个结合”:
一、明确风格定位,面向审判实务与注重理论研究相结合
我院对调研工作一直十分重视。2001年以来,我们在系统总结调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调研工作的认识,及时提出了“融调研于决策、融调研于管理、融调研于审判”的工作思路,以适应法院工作更新、更高的需要,创办《当代法官》正是遵循这一工作思路的产物。一方面,《当代法官》作为中级法院的院办刊物,决定了《当代法官》必须植根于审判实务,以“促进审判、服务审判”为目标,《当代法官》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获得不竭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脱离时代对法院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应当关注法院干警对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层次追求。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最终确立了以“面向实务,注重理论”为《当代法官》的办刊宗旨和指导思想,以“循法学之理重司法实务研究”为《当代法官》的风格定位。《当代法官》就是要致力于培养法官养成正确的裁判方法与科学的法律思维,应对审判工作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法官在具体案件审理中的思维方式、思路历程。五年的实践证明,《当代法官》的办刊指导思想是切合实际的,风格定位是准确的,也得到了司法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的充分肯定。
二、坚持开拓创新,突出刊物特色与挖掘资源优势相结合
(一)发挥资源优势,开辟特色栏目。几年来,我们通过“调查报告”等重点栏目,刊载了《机动车失窃赔偿纠纷案件的调查与思考》、《成都地区纠纷解决机制调查报告》等重点课题成果。此外,“海外撷英”、“学者论坛”、“法学争鸣”、“司法决策”等也已成为《当代法官》的固有特色栏目。从今年起,为推进法官文化建设,我们推出了一个全新栏目“著名法官评介”,包括“法官肖像”、“生平简介”、“名案集萃”、“司法名言”和“经典评价”等小板块,专门推介在司法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不朽足迹的著名法官,鼓励法官为公平正义不懈追求。最近我们又开设了“示范性案例选登”栏目,刊载经市中院审判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指导性价值的典型案例,这必将有助于更好地统一司法尺度、提高审判质量、体现司法公正。
(二)依托研讨活动,拓宽研讨载体。成都法院于2001年5月创办了每年一次的 “成都法院院长论坛” 这种高层研讨模式。为此,我们从2003年起,结合每年的院长论坛发行《当代法官》增刊,为法院干警交流思想、更新理念搭建新的平台,目前已经发行了2003年《法院管理的司法化、现代化》、2004年《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两期增刊,均取得了较好影响。
(三)创新刊物形式,增强艺术效果。除了《当代法官》的内容独具特色以外,刊物的外观设计及版面设计也是不断完善的特色所在。由《成都审判》到《当代法官》是一变,刊名由印刷体到手写体是一变,由72页版面扩至80页版面又是一变。2005年,我们将封面字体的平版式改为凸版式,增强了封面的立体感;同时改变传统的由版式决定文章篇幅的办法,以篇幅来决定排版样式,并力求做到版式的多样化,增强了《当代法官》版式的艺术性。
三、突出质量优先,被动精选投稿与主动筹划约稿相结合
为了确保《当代法官》的品位水准,我们特别重视稿件质量,坚持“质量优先”、“宁缺勿滥”的原则,保障了办刊质量。在精选来稿的同时,也积极筹划研究课题,主动约稿、组稿。一是围绕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推出司法决策性文件。几年来编辑部先后在“司法决策”栏目中特别刊载了《审判委员会工作规程》、《争创“全国一流法院工作”的实施意见》、《案件质量检查评价实施办法》、《示范性案例评审及公布实施办法》等重要决策性文件,为服务全市法院中心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引导法官结合审判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精心选题。几年来编辑部先后组织了《成都地区“飞车夺财”案件调查报告》、《现代司法理念支配下的法官思维方式》等一批实证调研型课题成果,对指导审判工作、提升审判质量起到了积极影响。三是根据当前审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向法学理论界的学术权威们求教、约稿,争取他们的理论论证和智力支持,并专设“学者论坛”栏目刊登学者们的真知灼见。迄今为止,已刊登了梁慧星、王利明、范愉、陈桂明、孙鹏、谢佑平等著名学者的专稿,涵盖了刑事、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
四、完善编辑制度,强化办刊规范与提倡编辑能动相结合
(一)健全编辑机构设置和决策机制。为了保证刊物编辑工作的有序化和常规化,自创刊之初我院就专门筹建了《当代法官》编辑委员会,作为决策《当代法官》编辑工作中重大事项的权力机构。编辑委员会下设《当代法官》编辑部作为执行机构,专门负责具体编辑工作的落实。
(二)制定和完善编辑流程管理办法。在总结几年来《当代法官》编辑流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我们2004年重新修改完善了《〈当代法官〉编辑流程管理办法》。一是进一步明确执行编辑与参与编辑人员的分工职责,强化执行编辑责任。二是坚持轮流编辑、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编辑制度,确保《当代法官》与两级法院干警的互动交流能够组织得当,成果展示及时。三是完善编辑规范特别是学术编辑规范,确保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品位追求。四是严格校对制度,力求将文字差错率降到最低。五是因地制宜,结合编辑部专职编辑人员紧缺的情况,开创了专职编辑与兼职校对相结合的制度,确保了刊物的质量。
(三)建立健全优秀稿件的评选表彰制度。从2000年创刊以来,我们每年从当年《当代法官》稿件中评选出优秀文章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迄今已表彰优秀文章100余篇,有效调动了全市法院干警的调研积极性。
五、拓宽交流渠道,提升品质水准与扩大辐射影响相结合
(一)增强刊物互动。我们开辟了“法学争鸣”栏目,围绕具有较大影响的、与审判工作密切相关的重大法律事件进行选题,几年来先后组织了“粗粮王案件”裁判方法评析、民事证据规则适用等专题争鸣。同时,依托《当代法官》的特色栏目,我们还设立了“成都法院法官学术沙龙”,不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并向有精彩发言的法官约稿,在“法学争鸣”栏目中予以刊登,先后组织了“餐饮业谢绝自带酒水和收取开瓶费”等问题的讨论,提升了《当代法官》的影响力。我们还在今年依托刊物开展了《司法随笔》征文活动,鼓励两级法院干警畅谈理想、展示才情、挥洒个性、更新观念。
(二)拓展交流空间。一是认真做好《当代法官》电子版的制作发行工作,确保电子版与纸质版同时出刊。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将《当代法官》刊发的文章全稿上传至成都法院互联网和成都法院局域网,同时在网上设立投稿箱,进一步扩大刊物稿源和影响。
(三)扩大信息存量。针对两级法院调研网络日益健全、成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今年1月起,我们及时对《当代法官》进行了改版,将版面增加为80页,容量为136 000字,每期能刊登18至20篇文章,信息承载量明显加大。同时,将《当代法官》的发行量逐步增加至每期2 700册,拓展了《当代法官》交流渠道,扩大了《当代法官》的影响范围。从今年开始,编辑部已陆续收到了来自河南省高级法院、湖南长沙中院等外地法院以及华东政法学院等高校的投稿,丰富了稿源,增强了刊物的包容性,扩大了刊物的信息量和影响力。
(市中院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