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力行“用思想去工作”的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也一直在打造一支一流的法官队伍。在经历了近十的磨砺后,我们可以从几个侧面看到这支队伍的成长。
从一个硕士办案单元看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
在成都高新区法院,1名法官、1名助理和1名书记员就组成一个办案单元。在高新法院的五个办案单元中,有这么一个单元,其法官、助理、书记员都是:女性、硕士、美丽。
审判是一项高专业、深技术的职业,法院队伍的高学历是审判高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为建设一支一流的法院队伍,高新区法院一直高起点、高站位地推进法官教育培训,通过选送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培养高水平人才。
在女硕士这个审判单元里的法官徐永红和书记员洪涛就是在高新法院工作期间,取得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助理李衡则是带着四川大学法学硕士文凭迈进高新法院的门。
在高新法院,像她们一样具有硕士学位的干部共有12名,此外还有在读博士2名。而在一线审判和执行岗位上的法官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6名具有硕士学位。这种干部和法官整体学历层次,在全省基层法院中是最高的。
队伍高学历、高水平与审判高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女硕士办案单元里,得到了生动和充分的体现。法官徐永红在高新区法院从事审判工作八年时间里,承办了民事、商事、刑事、行政各类案件不下1400件,没有一件因为个人的丝毫利益而出现倾向,也没有一个案件因为承办人责任心不强、方法不当导致矛盾激化、或引起当事人缠诉、上访、引发群体性闹事,在这1400余件案件中,只有7件被改判,没有一件被重审、再审、抗诉。此外,徐永红法官有多篇调研文章被刊载和获奖,还参加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立案指南》的编撰。她所审理姜士民诉成都红天鹅火锅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服务合同案,被西南财经大学作为用于申报“诊所式教学”科研项目的素材,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评选为示范性案例,并作为成都市酒店行业协会的指导性案例保留。洪涛在成都高新区法院担任书记员也有八年之久,共记录案件近1600件,她的记录速度,无论是笔录还是机录,都是书记员里数一数二的,而且她的庭审记录全面、准确,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庭审过程。助理李衡虽然到高新法院不到两年时间,但她理论基础扎实,很快就进入状态,对每一起案件都积极查找收集案件的法律法规和理论研究的资料,提出庭审争议问题的法律观点,向法官提供判决建议。
从几个典型案例看法官司法理念的进步
法官的司法理念代表了法官对公正、正义的不同理解,决定了法官对案件的证据认定、案情判断和法律适用,不同的理念将带来不同的判决。而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利益冲突进入法院后,法官的良知与智慧就面临着考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法官如何通过案件审理妥善协调各方矛盾,规制社会秩序,保障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这种司法理念的进步和司法能力的提高,人们从成都高新区法院近年来审理的一系列新类型疑难案件中,可以感知理解。
比如,今年高新法院审理了一起被公众关注的有关“同命不同价”这一社会敏感问题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在二元化赔偿规定依然有效的情况下,高新区法院的法官按照受害者在城镇有无固定居所、稳定收入、时间长短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后,对属农村户口但已在城市固定生活多年的受害人以城镇居民标准计算死亡赔偿金。这一“同命同价”的判决,既尊重法律,又切合实际。同时,这一判决,也以司法形式支持了成都市的户籍新政,对今后处理类似案件也将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今年,高新区法院受理了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首起要求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的案件。法官在配套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从及时救治伤者出发支持了原告诉讼请求,避免其陷入因诉讼而延误治疗的困境。这一判决同样彰显了司法关怀,体现了司法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通过裁判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也是高新区法院在司法中坚持贯彻的理念之一。在今年审理的一起请求撤销工伤性质认定书的行政案件中,承办法官按照我国劳动法律加强对劳动者保护的立法宗旨,判决维持了区劳动局关于劳动者在非指定地点工作遭遇车祸仍属工伤的认定结论。
从一本论文集看法官学术志趣的养成
《司法的理性与技巧》是成都高新区法院新近公开出版的一本学术文集,里面收录了高新法院法官近十年来撰写的七十余篇优秀论文。这本共计55万字的论文集,集中了高新法院法官们对法学理论的思考、对司法改革的探索、对司法实践的观察、对审判经验的总结。通过这本文集,可以感受到高新法院浓厚的学术氛围。
高新法院一直视调研为审判工作的升华和延伸,视调研能力是法官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之一。院领导坚信,法官们的学术能力提高了,才能做到把案件的审理放到整个社会大的背景下思考,使审判过程承载更为深刻的意义,才能详尽解析案件审理的来龙去脉,使审判结果得到更为牢固的、明确的法学理念的支持。因此,通过抓调研工作,培养法官的学术志趣,进而以调研精审判、强素质、促改革,便是高新法院多年来所走的一条加强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经过多年的强调和引导,高新法院形成了大调研的工作格局。建院以来的近十年中,参与调研活动的干警比例达100%,累计编发调研论文430余篇,被上级法院、各类期刊采用240余篇次,其中国家级刊物采用30余篇,并且有百余篇次调研材料在各级各类学术征文比赛中获奖,连年被省、市法院评为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并在全国基层法院调研工作座谈会上作过经验交流,是四川省法院系统中法官撰写调研论文最多、获奖论文数量最多的基层法院。
《司法的理性与技巧》便是上述这些论文中的精华。它代表了高新法院法官们的学术水平,展示了法官们的学术志趣,更体现了高新法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官职业素质的成绩。
从一次作品展看法官业外生活的规范
2005年,四川省法院系统举办了第四届法官书法、摄影、美术作品展。在这次作品展中,共收到了全省各法院推荐作品59件,有28件作品获奖,成都高新区法院参赛的10幅作品中7幅获奖,获奖作品占到获奖作品总数的25%,其中美术作品更是包揽了一、二、三等奖,是全省两级法院中获奖最多的法院。
此次作品展,展示的是高新法院法官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精神风貌,是高新法院在队伍建设方面的一大成绩。
几年来,高新法院一直致力于这样一项工作:通过组织各项文体活动,培养法官健康高雅的生活品味,进而规范法官的业外行为。高新法院几年来持之以恒地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成立了网球、羽毛球、蓝球、足球、象棋、围棋等体育小组以及绘画、摄影、合唱、舞蹈等文娱小组。每周院内都组织二三次活动,每年要举办或参加二三次大型比赛。该院合唱团、摄影组在省、市法院组织的多次活动中独领风骚,其中小合唱在三届全市法院文艺汇演中取得一、二名的成绩,舞蹈队在06年中院文艺汇演中取得第一名。
开展文体活动,这是高新法院队伍建设的一项成功经验。其意义除强健身体、冶养性情这一宗旨外,还在于用这些健康高雅的文体活动占领法官的业余时间,让法官远离灯红酒绿,远离不雅嗜好。高新法院在建院以来的近十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着“零违法违纪”的廉政成绩,与高新法院坚持不懈地抓法官业外生活的规范有着直接的联系。
院长访谈
高新区人民法院院长王平:“带出一支有思想的、廉洁的、现代的法官队伍”是我们高新法院党组一班人确立的队伍建设目标。如何才能带出这样一支队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的体会是:带队伍的关键就是要带出一种精神,带出一种文化,要更多地做“笔外功”。我们结合审判抓调研,搞文体,写随笔,都是在做这种“笔外功”。但这种“笔外功”却是深深地融入法官的思想和生活,是在构建一种保障司法公正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因此,这种“笔外功”最终会转化为队伍的“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