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栏目: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最高法院授予余涛同志“全国优秀女法官”荣誉称号
作者:成都法院政治部  发布时间:2009-04-01 10:54:13 打印 字号: | |

    余涛,女,羌族,1968年4月20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现任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曾获荣誉情况:1999年9月,被中共都江堰市委、市政府授予“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先进个人。2000年1月,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2000年3月,被中共都江堰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妇联评为1997年至2000年度“三八红旗手”。2001年3月,被中共都江堰市委、市政府评为200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008年7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抗震救灾英雄个人”称号,并记个人一等功。2008年,被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8年5月12日,一场千年难遇的特大地震突袭都江堰。当时,余涛同志受正在成都市委党校学习的徐向阳院长委托主持法院工作,面对猝不及防的巨大灾难,余涛同志顾不上在校读书的儿子安危,也无法联系丈夫,更没有想到看看家中的情况,第一时间义无反顾站到了应对这场大灾难的最前沿,迅速集结法院31名干警组成抢险突击队赶到临时指挥部接受任务后,立刻火速赶往受灾最重的聚源中学抢险营救。聚源中学一栋四层教学楼整体垮塌,数百名师生被埋其中,数千名家长和群众望着堆得像一座小山的废墟不知所措。没有任何施救工具、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甚至连一双手套都没有,余涛同志带领突击队员毫不犹豫冲进废墟,冒着余震频频发生的险情,开始了一场赤手空拳的生命大营救。她和干警们不停地用手挖,用脸盆刨,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撬,千方百计搜救被埋师生;没有抬运工具,就用散落在废墟上的小黑板抬;找不到小黑板,就抱,就背,和死神作极限赛跑。在大批武警战士赶到前,余涛同志和她的突击队员用一双双血肉模糊的手,从遍布钢筋瓦砾的废墟中救出了68名师生。武警官兵到来后,她又和干警们从废墟搜救换到维持秩序,尽管疲惫不堪,仍然用最大的耐心劝慰家长们,和大家手挽手,在十分混乱和激动的现场,为抢救工作“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护卫通道,保障了140多名师生从废墟中顺利转运出去。在聚源中学60多个小时惊心动魄的抢险营救战斗中,余涛同志带领她的突击队员们忍受饥饿、疲倦和精神与情感的巨大冲击,始终坚守,丝毫没有退缩。余涛同志从聚源中学抢险现场撤回法院后,与家人匆匆见了一面,又马不停蹄赶到分管的三个派出法庭调查灾情,指导救灾工作,并毅然决然地戴上头盔,带领几名干警,冒着被断墙埋砸的巨大危险,冲入随时都可能垮塌的蒲阳法庭,将全部案卷一页不少地抢了出来。
    在都江堰市灾民安置工作展开后,余涛同志作为法院派出的工作干部,顶着烈日,夜以继日奔波在全市三个片区共29个安置点板房的建设工作中,为全市10万受灾群众的妥善安置,奉献了可贵的智慧,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作为分管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面对抗震救灾和履职尽责的双重任务,余涛同志承受着十分沉重的身心压力,她每一天几乎都是“连轴转”,超负荷工作,既要组织、指挥、协调自己承担的灾民安置工作,又要思考解决特殊时期的审判工作。尽管如此,余涛同志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带领法院民事干部,设立“帐篷法庭”、“板房法庭”,想方设法在震后第四天即恢复工作,保障和维护都江堰市灾后社会稳定。同时,深入灾区广泛调查,紧扣统筹城乡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灾后重建,对地震灾害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形成了《都江堰市灾后农村重建引入社会资金法律问题研究》等调研成果,为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5.12”特大地震灾害,对灾区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终极考验。余涛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了一名母亲面对灾难无以言表的悲悯情怀,更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当代人民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党的事业和法律事业的无限忠诚。
来源:最高法院
责任编辑:张丽

友情链接

  • 中国法院网
  • 人民法院报
  • 四川法院网
  • 北京法院网
  • 中国民商法律网
  • 北大法律信息网
  •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成都铁路运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