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青羊法院的一名普通法官。声带受损了,声音嘶哑了,仍然带着麦克风坚持开庭。她的真实故事,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爱岗尽职尽业 恪守职业操守
何丽,1991年怀揣着梦想与激情进入法院,至今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2001年进入刑事审判庭以来,何丽用她母性的慈爱坚持将审判、心理辅导和回访融为一体,感化了一颗又一颗误入歧途的心灵。何丽在刑事审判庭一待就是9年,审理了1300余件案件,她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认真负责,勤勉敬业,树立了人民法官公正的良好形象。
本着“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思想,何丽法官向来十分注重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办案能力。作为一名刑事审判法官,在忠于法律、事实的情况下,何丽同志努力通过司法审判实践让当事人感觉到党的先进性、法律的权威性、司法的亲和力。为此,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她付出了大量心血,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在庭前、庭审、庭后不同的阶段,做大量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工作。特别是对待“少审”工作,何丽法官倾尽全力,庭审前四处了解被告人的家庭情况,庭审中采用“圆桌审判”与心理辅导,庭审后坚持定期回访,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让这些少年犯能够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失声”坚持工作 带着话筒开庭
由于长期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何丽法官一度觉得自己嗓子非常不舒服,当时以为是职业病引起的慢性咽炎,碍于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时间到医院做详细检查。直到2009年6月,单位组织体检时查出甲状腺有异常,复查发现是甲状腺肿瘤。手术前医生交代手术风险很大,极可能伤及声带。果然,术后两个月她完全说不出话,去菜市场买菜也只能带着笔和一个小本子,连叫女儿吃饭都只能走到女儿面前拍拍她的肩,跟她比划动作。虽然病情没有得到根本控制,身体的疾苦却没有压倒何丽,短暂的病休反而让她更加牵挂自己的工作,脑子里反复出现的是厚重的卷宗和她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审判台。为了不影响工作,大病未愈的何丽尝试了很多偏方,声带刚刚能发音便立即回归岗位。尽管声带恢复情况很不好,但何丽并没有向领导提出调换岗位,始终坚持在审判一线,坚守她热爱的刑事审判庭。由于声带受损、说话费力,被告人听不清楚,开庭时需由书记员传话,何丽觉得这样太影响办案效率,便在女儿的提醒下四处托人买了一个小型耳麦。就这样,肃穆的法庭里,光耀的国徽下,何丽法官黑袍袭身,嘴边却多了一个小型麦克风。
实行“圆桌审判” 给予心理辅导
何丽法官从事“少审”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时,她考虑到未成年人特殊的心理、年龄,寓教于审,着重从思想根源上杜绝犯罪,并坚持走访未成年人家庭,了解其成长的家庭和社会背景,给予对方帮助。
一起普通的抢劫案背后的故事,让何丽深受触动。犯罪人是一名叫小兰的16岁少女。小兰9岁时父母双双染上毒瘾,从此小兰的生活无人过问。父母频繁出入戒毒所,小兰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父亲也只能从兜里摸出皱巴巴的一元钱叫她去买个馒头充饥。下大雨的时候,别的同学都能依偎在父母的伞下,可小兰却怎么也等不来自己的父母,当她全身湿透地回到家中,推门看见的却是父母萎缩地蹲在地上吸食毒品。小兰彻底失望了,她决定离开这个已不成形的家,之后她便在社会上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成为了众人心中的“大姐大”,两年共抢劫三十余次。归案后小兰态度高傲,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对自己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何丽为了减轻小兰的心理负担,特地把法庭设在了会议室,邀请心理辅导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以“圆桌审判”的形式,平等对话的方式让小兰敞开心扉,让小兰认识到她的犯罪是由她内心的缺失引起的,心理专家也及时给予了心理辅导,引导小兰走出阴霾。这次的“圆桌审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心理访谈》栏目组特地前来做了专题报道。
回访青少年犯 关心未来生活
何丽认为对待少年犯不能一判了之,要关心未成年犯判决后对未来的打算,了解社会对他们的接受度。所以审判结束后,何丽始终坚持回访这些曾经犯错的孩子。面对那些还处于懵懂期的少年犯,何丽将法官与母亲的角色融为一体,让少年犯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有人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她还鼓励那些孩子重树信心考大学,勾手约定考上后给他们庆功。其中有个叫小佳的孩子,17岁,在外打工,跟着别人糊里糊涂地犯了抢劫罪。事后小佳认罪态度非常好,何丽通过和他的交谈发现他本质并不坏,便鼓励他要好好学习,要自己学会一门手艺养活自己。在何丽不断地勉励下,小佳跟人学起了理发技术,找到了正经工作,经常地电话联络中,小佳也由一开始称呼的“何法官”变成了“何阿姨”,两人的角色就这样在沟通信任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感情也从中得到了升华。
何丽同志严格遵循最高人民法院的“五个严禁”的规定,从思想上警钟长鸣,从未接受过当事人的吃请,从未发生过违纪违规事件,可是这一次她却无法拒绝。这个误入歧途的少年,家庭特别贫困,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受人唆使走上犯罪道路。何丽以妈妈的口吻耐心与少年沟通后发现,小伙子很单纯质朴,鉴于是初犯和其他多种综合因素,何丽对他适用了缓刑。少年家里没有任何通信工具,留的手机号码也是别人的,何丽四处托人联系无果。但有一天,这个少年却衣衫褴褛,光着脚丫地来到法官办公室门口,什么都没说就给何丽深深地鞠了一躬。原来这个少年走了一天路,赶了一天牛车,然后又坐汽车再转火车,前后花了五天时间特意前来感谢何丽法官对他的帮助。少年全身上下什么行李也没有,只有手上拎了一袋自己家里种的花椒。何丽知道少年的来意后眼眶湿润了,她赶紧买来食物让少年先填饱肚子,还买了一双鞋让少年穿上。她从不接受当事人的请客送礼,可是这次她却无法拒绝这样质朴的感谢。因为何丽觉得自己做的只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应该做的事,然而对于这名少年来说,何丽法官则不仅仅是法官,而是扭转了他人生的心理导师。
然而,这位带着麦克风的妈妈 ,拯救了无数少年,对自己的照顾却少之又少。拖着病体,她日复一日地为她深爱的事业努力着。“法官并不是把少年送入牢房的审判者;面对这些失足的少年,我更愿意做一名拯救歧途的灵魂工程师。” 每当说起这句话,何丽总是笑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