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栏目: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青羊法院少年审判 入心入脑入家庭
作者:王鑫 周力娜 陈雪竹  发布时间:2011-01-24 11:13:55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低龄化、团伙化、再犯罪化等特点明显。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为有效预防、减少和遏制此类犯罪,真正实现对青少年犯罪人的感化教育和心灵挽救,在2002年就成立了“少年审判合议庭”。该合议庭三位女法官以女性的细腻温柔努力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该院少年审判工作的服判息诉率达到99%左右,未成年犯罪人再犯罪率持续保持为零。

“四个接触” 拉进心灵的距离

  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不平衡,让少年犯普遍存在对抗抵触、逆反心理强;盲目效仿、重义气、情感脆弱等心理特点,尤其面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承受能力极差,情绪不稳定,胆怯、逃避甚至自我封闭等情况较为严重。

  为此,该院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四项接触原则”,即送达时,承办法官必须亲自前往看守所与少年犯进行首次接触;庭审前,法官应在法院羁押室与少年犯再次接触;庭审中,不设审判台和围栏,法官、人民陪审员、公诉人和辩护律师与少年犯围坐在一张圆桌前,通过圆桌审判实现“零距离”接触;宣判后,生活回访延伸接触。通过法官与少年犯面对面的,在不同地点、时段、程度的沟通和接触,不仅有效缓解了少年犯的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也消除了其与法官间身份的隔阂和心灵的距离,为法官能真正走进少年犯的内心,对症下药;也为少年犯能坦诚面对错误,真心悔悟,用心接受教育惩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6岁少女小兰因父母吸毒而沦为“大姐大”多次抢劫,该院少审法官在看守所与其首次接触时,小兰一言不发,桀骜叛逆;了解到小兰特殊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法官又再次前往看守所对其进行复访,与小兰有了第一次交流性的对话;庭审前,当专家对小兰进行心理辅导时,小兰则主动要求那位来看守所看她的法官到场,一颗孤独和受伤的心已渐渐被法官的温情所融化。之后的圆桌审判进行得很顺利,平等对话的方式让小兰完全卸下了心理防备和对社会的仇视,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缺失及其行为的错误和危害性。虽然小兰最终被判处了8年实刑,但从监狱的回访情况看,这个坚强的少女已真正走出了内心的阴霾,能以积极的心态重新面对今后的人生。

心理访谈 触及灵魂的引导 

  为了能深度探寻少年犯的思想动向,掌握其内在潜隐的犯罪诱因,真正实现“心与心”的交谈,切实提高少审工作“以教为主,以罚为辅”的效果,该院主动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区团委及妇联等单位联系,携手成立了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以及法官组成的“心理咨询辅导组”,并在少审庭分别建立了“与少年犯沟通的心理聊天室”和“与少年犯家长沟通的心理咨询室”。通过“一组两室”双向聊天的心理访谈形式,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少年犯的犯罪心理问题及其在成长过程中,不当的教育方式对犯罪生成的催化影响。

该院通过庭审前阅卷,到社区、学校走访等形式,充分了解少年犯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基本情况后,心理咨询辅导组将先期与少年犯的家长进行交流,展开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指出家长既有教育方式的不当或不妥之处,帮助其认识家庭教育管教的缺陷将在很大程度上诱发未成年人犯罪,并助其树立正确的管教方式;同时,咨询组还将辅助调整家长在孩子犯罪后的心理状态,强调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动向,引导其用平等、温婉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避免出现打骂禁锢或溺宠放任等极端化的管教方式,激化孩子的叛逆性、挫败感和被遗弃感,诱发二次犯罪。

   与少年犯的心理聊天,重在倾听和引导,整个交谈过程,心理咨询员会以朋友的口吻与其面对面地交流,排除任何形式的压迫感和命令感,让其能放松心情,敞开心扉,使其心中的积怨有处说、困惑有人答,有助于心理辅导员能摸清其心理症结,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

   此外,心理咨询辅导员还将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少审工作,以便其及时与少年犯交流沟通。心理辅导后,心理咨询师会出具专业的心理分析报告,该报告将与犯罪动机、犯罪情节、家庭情况、监管条件等一并作为量刑轻重或是否适用缓刑的综合评估要素。

   截至目前,该院的这一合议庭共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68件,涉案少年犯罪人714人,庭前有效开展心理辅导600余人,共出具心理报告约480份。

   在审理一起聋哑女孩被拐卖后沦为盗窃犯的案件时,该合议庭经多方联系和打听,终于辗转在贵州找到了女孩的父母。鉴于女孩特殊的人生遭遇,为彻底医治其心灵深处的创伤,法官专程将女孩的父母接至成都,让这个失散多年的家庭重新团聚。

   之后,心理专家分别对女孩及其父母开展了深入的心理抚慰治疗,不仅指出了相互间心理的症结,化解了误会和宿怨,也重树了女孩对家庭的渴望和归属感,更正了其父母缺少沟通、单一的教育方式。最终,法官根据心理分析报告及案件性质、情节,对女孩适用了缓刑,并亲自将这个重新融合的家庭送上了归乡的客车。

帮教回访 重树判后的希望 

  关心少年犯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了解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才能真正助其以新的面貌重新融入社会。对此,该院在庭审结束后都将不定期到少管所和社区、学校对少年犯进行回访,尤其对判处缓刑的少年犯,将定时与其家长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

   面对这些还处于懵懂期的少年犯,每次回访中,法官们都难掩其母性的关爱,让少年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温暖。而回访的形式也不是机械地询问,而是鼓励这些误入迷途的孩子重树信心考大学,手钩手地约定考上大学后给他们庆功,或是帮助其与社区、街道联系,推荐适合的工作。

  回访中,很多孩子会主动给法官们写信、打电话,向她们汇报繁杂的日常琐事,考试的成绩,荣获的奖项,学到的手艺,找到的新工作……很多家长甚至电话向法官们求助,说“孩子只听法官阿姨的”,合议庭的法官们逐渐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知心阿姨”、“贴心妈妈”。

   而他们之间的角色也在沟通和信任中发生了改变,感情得到了升华。该院在回访的孩子中,已为社会接受并有良好发展的达到96%以上。其中,回归学校继续学习后,成功接收进一步高等教育的孩子有7名;步入社会工作的孩子,很多已自学了手艺,有一名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理发师;回家务农的孩子中,还有人不远千里坐牛车、走路从老家给法官送来家乡的花椒等土特产以表谢意。

   该院的少审法官们朴实地说,引导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走好人生道路是他们应尽的职责,法官并不是仅仅把少年送入牢房的审判者,而更愿意做一名拯救误入歧途少年犯的灵魂工程师。
责任编辑:王鑫

友情链接

  • 中国法院网
  • 人民法院报
  • 四川法院网
  • 北京法院网
  • 中国民商法律网
  • 北大法律信息网
  •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成都铁路运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