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江区法院针立足审判职能,积极探索构建“3+1”调解模式,即在立案、审判、执行3个阶段,各创新1项调解或和解的新方式,拓展审判效能,全力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诉前调解:分流疏导,实现纠纷解决多样化
该院在立案审查阶段进行有效的程序把关和问题案件过滤,实现纠纷疏导分流,更加方便、快捷地解决矛盾。
(一)立案前分流。借助“大调解”平台,对未经诉外调解的案件,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组织等诉外机制先行调解,节省纠纷解决时间。
(二)立案后调解。充分利用立案窗口第一时间接触当事人、第一时间了解案情的优势,先行调解,及时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三)调解方式多样。除法官主持调解外,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行政协调共同开展工作,形成合力,聘任并邀请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化解纠纷。该院2010年以来,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77件。
二、诉中调解:分类突破,实现纠纷解决彻底化
针对进入诉讼的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特点,分类创新机制,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一)探索民商事“分类式”调解机制。将基础法庭作为试点单位,依据其收案特点,构建以农村农民、城镇居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为服务对象的“分类式”调解机制。如和盛法庭针对审判对象多为农村村民的特点,确立了“以巡回审理为重点,充分借助基层人民调解力量,努力构织基层调解网络”模式。该法庭2010年以来,受理案件836件,调撤518件,调撤率为67%;天府法庭针对所在辖区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园特点,确立了“以优化投资软环境为重点,抓好企业调解”模式。该法庭2010年以来,受理案件376件,调撤255件,调撤率为77%;公平法庭针对所在辖区多为城镇居民、农村社区居民的特点,确立了“以速裁审理为基础,积极推进法律进社区”模式。该法庭2010年以来,受理案件1050件,调撤584件,调撤率为66%。
(二)探索刑附民“三三结合”调解机制。一是念好“三字经”,明确“刑附民”案件调解思路。坚持以“勤”解调、以“情”化调、以“理”促调理念,梳理法律关系,抓住争议焦点,舒缓情绪,确保调解“案结事了人和”。二是找准“三个切入点”,把握“刑附民”案件调解方法。找准案件争议的焦点、法理与情理的融合点及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有的放矢做好刑附民案件的调撤工作。三是做到“三项结合”,深化“刑附民”案件调解成效。采取“双方当事人身份、被告人家庭财产情况、赔偿能力”三种情况相结合的调解方法,对症下药,有效化解双方矛盾。该院2010年至今,共受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33件,其中调撤29件,调撤率达89%。
(三)探索行政协调制度性规范。一是对近年来所审理的以“撤诉”方式审结的行政案件进行调研,制定《关于建立行政诉讼案件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从行政诉讼协调的概念、范围、程序等方面进行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协调工作。二是针对行政纠纷当事双方的特殊性,出台了《关于建立行政纠纷立案审查阶段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立案审查的七天工作日,做好行政协调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三是与区政府联合下文《关于建立行政案件联动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充分借助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有效化解矛盾,维护干群和谐关系。该院2010年至今,受理行政案件44件,撤诉12件,撤诉率为57%,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行政纠纷52件。
三、执行和解:四心攻坚,实现当事双方获双赢
该院从自身找突破,开创“四心”工作法,加大执行和解力度,努力解决执行难题。2010年至今共受理执行案件1622件,执行和解469件。
(一)“细心”寻找执行线索。执行过程中,除了通过悬赏公告、公布举报电话等方法外,还实行执行法官24小时待命制,形成追踪线索随时候命,随案跟踪局面。
(二)“耐心”感动被执行人。针对抵触情绪较大的当事人,采取情理并用,在充分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当事人间的关系。
(三)“爱心”赢得民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真情赢得当事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四)“决心”战胜困难。针对“骨头案”、“老大难”案件,整合力量,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树立“预案”意识,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