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栏目: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报告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8日
作者: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13-07-30 09:57:28 打印 字号: |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全市法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上级法院的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履职尽责强审判,能动司法促发展,以点带面抓改革,与时俱进争一流,全市法院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服务发展认真履职,切实抓好审判执行工作

  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全力维护公平正义。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552930件,审结544941件,同比分别增长46.33%和47.21%。其中,市中院共受理各类案件95437件,审结94005件,同比分别增长47.50%和48.73%。

  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严惩黑恶势力、严重暴力、“两抢一盗”、毒品等犯罪,维护社会安宁;严惩徇私枉法、贪污贿赂等犯罪,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严惩经济诈骗、非法集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维护经济秩序。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寓教于审、惩教结合,促进未成年犯改过自新。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被害人和被告人合法权益。依法圆满审结了重庆市原副市长王立军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孙伟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等一批国内外高度关注的大要案件,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全市法院共受理刑事案件54325件,审结54122件,判处犯罪分子75587人,同比分别增长12.67%、12.58%和12.81%。

  调判结合妥处民事纠纷。妥善化解婚姻家庭、教育医疗、劳动保障、交通事故等民事纠纷,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加强合同、金融、保险、破产、知识产权和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审理,促进商务诚信,服务对外开放;稳妥化解灾后重建、金融危机和统筹城乡中的各类纠纷,有力保障我市科学发展。针对房地产、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赔偿等案件快速增长的新特点,成立专门审判庭或合议庭,强化专业化审判。加强司法调解,强化诉调对接,将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化解在苗头或过程中,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全市法院共受理民事案件331012件,审结324205件,同比分别增长59.58%和59.05%,调解率达到56.41%。

  依法有效化解行政争议。认真履行司法审查职责,着力审理好劳动保障、征地拆迁、房屋登记等涉民生行政案件,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慎处理涉产业新区、“北改”工程等行政案件,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正确把握《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精神,出台专门指导意见,有力规范申请强制拆迁案件的审理;积极探索行政争议协调化解新机制,开展“一案三建议”活动,推行“1+3”工作法,促进行政争议妥善解决。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6522件,审结6417件,同比分别增长32.18%和36.47%。

  攻坚克难破解执行难题。成立“执行指挥中心”,构建执行工作快速反应机制;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强力推进执行积案特别是涉党政机关案件清理,开展兑现农民工工资、打击规避执行等专项活动,最大限度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健全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银行、民航等的协调配合,建立了限制被执行人出境出国、高消费,防止转移财产等15项协作机制。通过持续几年的内强管理、外抓联动,“人难找”、“财难查”等困扰多年的执行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3980件,执结113215件,同比分别增长32.34%和37.14%,强制执行标的额391.12亿元,同比增长20.60%。

  二、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五年来,全市法院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抓点带面为方法、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持续推进司法改革。

  全面构建审判运行机制。为破解审判及管理职责不清、运行机制缺失带来的法院内部权责错位难题,2007年以来,市中院在指导青羊区法院试点探索基础上全面推行“两权改革”,实现了审判权还权到位不行政化,审判管理权履职到位不边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业绩评价、诉讼服务、审判公开配套改革,在全国法院率先形成了审判运行机制,实现了法院内部职责各就其位,资源配置各应所需,审判管理各适其力,监督约束各担其责。在案件数量连年大幅增长情况下,全市法院审判质效连续五年稳步提升。

  着力打造诉讼服务中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人难见、事难办等诉讼难题,再造诉讼服务流程。在锦江、成华区法院示范基础上全面推广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把过去分散在法院各部门和审判各环节的100多项诉讼事务,集中推向前台现场办理,当事人不再多头奔波,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为群众办理各类诉讼事务50余万件次,受到广泛好评。

  积极推进法庭职能创新。为积极探索社会矛盾化解重心下移,在郫县法院启动人民法庭职能创新改革试点。在法庭规划上,改革单纯以行政区划为依据设置法庭的模式,优化法庭布局和资源配置;在案件管辖上,拉开基层法院与人民法庭的层级,实现人民法庭就地就近把简案办快,基层法院业务庭集中把难案办精;在职能发挥上,构建案件快速处理、纠纷联动调解、宣传随案说法的“三位一体”法庭职能运行新模式。

  同时,全市法院还积极推进了量刑规范化、民商事案件小额速裁、优化行政案件庭审程序、构建立审执联动机制等改革。

  三、围绕大局能动司法,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五年来,全市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不断深化能动司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全力服务大局。

  前瞻调研服务党委决策。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主动开展前瞻调研,及时提出法律建议。“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市法院迅速开展应急调研,对涉校、金融、保险等突出问题提出9份法律建议,受到重视采纳,其中1份被批转川、陕、甘政府参考。灾后重建中,又破解了都江堰市等灾区面临的16个法律难题,出版了《破解》、《应对》涉灾法律专著,为省内外处理涉灾法律难题提供了参考。去年,通过深入调研,梳理出“北改”涉及的7类35个主要法律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上报市委,受到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

  延伸职能助推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司法诉讼“社会矛盾晴雨表”功能,深入分析诉讼中折射和反映的问题,积极提出完善管理的建议,向相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164份,其中两份被公安部和环保部采纳;连续五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发布“十一五”期间商事审判白皮书和2011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现状白皮书,受到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的重视采纳。去年,市政府针对行政审判白皮书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邀请市中院参加常务会通报情况,专题研究规范和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同时,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强化和规范减刑假释工作,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回归社会。

  畅通渠道维护群众权益。在全国法院率先建立院长“四公开”平台,办结群众各类诉求32470件;搭建网络公开平台,更好地方便了当事人和群众参与诉讼、监督司法。积极投身法治城市创建,参与“法治大讲堂”活动,联办“庭审进行时”电视栏目,开展“走进法庭听审判”和“坝坝法庭”以案说法,刊发普法宣传稿件16197篇,邀请群众旁听庭审259300人次,增强了群众守法维权意识。

  四、固本强基提升能力,深入推进公正廉洁司法

  五年来,全市法院着眼能力提升,强化基层基础,狠抓廉洁自律,着力打造“四最”型法官队伍。

  持续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公招、遴选法官及工作人员,队伍的年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优化,基本实现“到岗到位、满编运行”。强化在职培训,开办“能动司法大讲坛”,选派法官到北大、清华培训,推行青年法官导师制,形成教育培训“1+7”新模式。针一些法官法律素质较高,但对宏观、社会和行政方式不够了解的问题,逐年开展了“三会”提高办案能力、“三有”提升职业道德和“三学”丰富知识结构活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双好”活动,实践和升华“与时俱进,勇争一流”的成都法院精神,努力实现“外部有好形象,内部有好氛围,审判有好效果,社会有好评价”。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深化信息化建设,新建数据中心,开发软件系统53个,建成科技法庭52个,实现了审判、政务等各项工作的全面信息化,信息化工作在全国法院保持领先。强化物质装备保障,新建改建审判法庭5个、人民法庭36个,全市法院办案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加大对基层法院干部协管、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的力度。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配合完成了基层法院院长换届工作。通过季度质效研判、发布示范性案例、创办“五会一刊”等强化对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实现了基层工作大提升。

  突出抓好廉洁自律。加强作风建设,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落实廉政责任,强化院庭长对审判权行使的全面监督。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五个严禁”,制定 “五个不准”,推行廉政监察员制度,在全市法院任命专兼职廉政监察员251名。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确保阳光交往;认真落实任职回避和防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规定,对19名法官实行了任职回避。

  五、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着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五年来,全市法院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做好年度工作报告,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知识产权保护、人民陪审员等5项工作,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对执行工作的专项评议;加强联络工作,改版《联络专刊》,创设“一对一”联络方式,分团(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法院旁听庭审、视察工作2110人次;提高意见建议办理水平,办理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90 件、市人大常委会交办督办案件160件,办结和回复率均达100%,满意率达97.14%。同时,依法接受检察监督,共审结抗诉案件245件,改判34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改进工作。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市法院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进步,市中院荣立集体一等功,刑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审判管理、涉诉信访、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受到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省委表彰;涌现出全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全国优秀法官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典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案件数量持续攀升,案多人少矛盾依然存在;规避执行现象比较突出,执行联动威慑机制需进一步强化;个别案件审理周期较长,审判效率需进一步提升;个别法官工作方法简单,妥善化解矛盾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市委提出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全市法院服务大局面临新要求,自身发展迎来新机遇。今后五年全市法院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按照全力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司法审判,深化司法为民,推进司法改革,增强司法能力,提升司法公信,整体工作保持全国法院领先,为我市担当起“首位城市”发展重任、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抓好四方面工作。

  强化审判维护公平正义。认真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依法妥善处理在“五位一体”发展和“四化同步”进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依法打击各类犯罪,严惩危害国家安全、严重暴力、毒品、黑恶势力、网络、贪污贿赂、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群众高度关注的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公共安全;依法处理民商事纠纷,妥善审理“五大兴市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中涉及的各类案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和谐发展;加强行政审判,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联动和威慑机制,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题,切实兑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益。

  能动司法服务领先发展。继续发挥前瞻调研在服务大局中的参谋助手作用,深入破解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中的法律难题,为我市领先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大调解”和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做好司法建议,积极参与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加强法制宣传,强化以案说法,促进全社会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深化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健全完善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促进审判质效持续提升;以人民法庭职能创新工作列入2013年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契机,加大人民法庭改革力度,实现纠纷化解重心下移、群众诉讼更加方便;构建“立审执”联动和合议庭整体功能发挥机制,切实提高审判效能;强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开通全市法院院长“四公开”统一电话“12368”,推出更多更好的便民利民新举措。

  建好队伍强化工作保障。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主线,坚持专业化、职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着力打造忠诚可靠、司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法官队伍。丰富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增强做群众工作本领,着力提升法官队伍“五个能力”;认真落实我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条规定”,深化司法廉政教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和违法违纪查处,确保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法院软实力;统筹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充实办案力量,强化监督指导,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全市法院整体进步。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市法院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要求,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我市担当起“首位城市”发展重任、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办公室

友情链接

  • 中国法院网
  • 人民法院报
  • 四川法院网
  • 北京法院网
  • 中国民商法律网
  • 北大法律信息网
  •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成都铁路运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