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栏目: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蒲江:创新机制服务群众
作者:王鑫 刘方祺 峥嵘 徐俐  发布时间:2013-12-16 10:49:30 打印 字号: | |
  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蒲水之畔的四川省蒲江县风景秀美,盛产佳茗,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蒲江县辖区内近80%的面积是山区丘陵,平坝面积只有五分之一,大多数群众散居在山区,交通不便。如何让群众在解决纠纷的同时少跑路、少操心;如何让群众打了官司还能案结事了、握手言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蒲江县人民法院深入调研,依托当地独特的“茶文化”和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开展多项调解机制创新,变“坐堂问案”为“上门办案”,在枯燥繁琐的办案调解过程中融入了一缕茶香之气,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让纠纷化解在基层,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1至6月,全院收案总数比去年同期下降6.88%,调撤率、服判息诉率分别上升7.62%和2.15%,上诉率下降2.07%,无一件信访投诉案件,审判质效持续居全市第一。

  让群众少跑路 交通法庭开在交警大队

  “真是太及时了,这5万多元可是我幺娃儿的救命钱啊!”8月26日下午,蒲江骄阳似火,记者来到设立在蒲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蒲江县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法庭时,恰好碰上拎着西瓜特意来此感谢承办法官陈建忠的刘阿婆。

  刘阿婆告诉记者,今年6月,她的小儿子韩某被一辆小轿车撞倒在地造成重伤,肇事方姚某的车辆未购买相关保险,支付了3万元前期医疗费后就表示无力承担后续费用,这让刘阿婆一家一筹莫展。“家里全靠务农和打工为生,今夏雨水多,田里收成不好,幺娃被撞伤后又没法打工挣钱,只能躺在医院里,眼看这伤就要治不下去了。”说起不久前的这段往事,刘阿婆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不过转瞬之间,她又变得开朗起来:“交通事故法庭的陈法官了解到我娃儿的情况后,马上组织我们两方直接在交警大队进行调解,短短几天就说服姚某同意把轿车卖掉,这才筹齐了我娃儿的手术费。现在娃儿病情稳定,正在进行康复治疗,我的心也彻底放下了。”说罢,刘阿婆情不自禁地扬了扬手,看到记者盯着手中拎着的西瓜,她似乎又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说道:“你不晓得哟,今年夏天我们这里又是暴雨又是高温,为了让我这个老婆子少跑腿早拿钱,法官们顶着大雨和毒日头四处奔走,实在辛苦,我是真心实意感谢他们啊。”

  刘阿婆的故事,只是蒲江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法庭积极延伸职能,用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蒲江县法院院长谢立新告诉记者,早在2011年,蒲江法院就在该县交警大队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对交通事故案件联调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在经过大量调研以及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交通事故联调机制试点”工作。今年7月,蒲江法院将交通事故巡回法庭作为常设工作机构,归口管理蒲江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所有交通事故案件,并指派一名法官和一名书记员常驻于此。群众发生交通事故前来处理时,由法官负责协调当地交警部门、医院、保险公司等多方在交警大队内同时办公,快速、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避免群众多跑路,有效缩短交通事故处理周期。

  8月26日,道路交通事故法庭对6件交通事故案件进行了集中宣判。记者在现场看到,双方当事人均肯定了蒲江法院创新工作机制,方便群众诉讼的做法,一位代理律师表示:“将交通事故类案件放在专门的法庭进行审理,同时联系了交警队和保险公司,大大减少了收集证据和申报程序的时间,真的很方便!”对此,谢立新向记者介绍:“以前,处理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从调解到立案审理再到判决理赔,处理周期是3至6个月,如果理赔不顺,甚至更长。现在,最快可以当日调解当日赔偿,一般的案件都能在一月内得到解决。”

  据悉,自2011年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试点以来,蒲江法院共审理交通事故类案件473起,自动履行或经调解当场履行标的额近3000万元,得到了办案群众的一致好评。

  让群众消消气 茶乡调解室谈心解矛盾

  从蒲江县城沿京昆高速西行约20公里,就到了成佳镇。这里素有“天府茗门”美誉,所产雀舌绿茶风味尤佳,被称为“中国西部茶都”。沿山路上行,两旁茶园郁郁葱葱,大约二十分钟的车程,眼前便是一片开阔的绿地,蒲江县法院石象湖法庭到了。因为是“茶乡”,茶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全镇共拥有茶园2.2万亩,茶叶加工企业、作坊66家。因此,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内出现的一系列法律纠纷也较为常见。

  根据这一业务特点,石象湖法庭营造出浓厚的涉茶工作氛围。法官们深入茶乡调研,探索“门诊式”司法,坚持“简案快办、难案精办”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与“茶”有关的“亲民爱民为民”的新路子。

  迈进石象湖法庭,一间独具川西特色的“茶乡调解室”首先映入眼帘。这个调解室由蒲江法院的法官们亲自设计,室内桌椅线条粗犷,桌上摆着当地茶馆常见的盖碗茶和紫砂茶壶等茶具,墙上则挂着极具地域文化风情的斗笠、蓑衣、采茶筐。

  “石象湖法庭今年结案169件,其中152件案件都以调解或撤案告终。群众不仅解决了纠纷,还能握手言和,生活中仍是朋友,生产中仍是伙伴,这与我们结合当地实际,专门为群众打造的‘茶乡调解室’是分不开的。”庭长黄玉彬的说法得到了现场群众的认可。“我第一次来法庭,法官办事很公正,还有茶馆一样的调解室给我们谈心。”成佳镇圣茶一组村民张威说道:“本来我是带着一肚子火赶到法庭的,还赌气一脚把调解室的门踹开,没想到黄法官不但不生气,还给我沏了一杯今年的新茶让我尝一下消消气,闻着茶香,看着墙上的蓑衣,想到大家顶风冒雨晒太阳采茶都不容易,既然黄法官已经让对方给我认错了,钱少点就算了。”

  村民王立告诉记者,“茶乡调解室”不仅在法庭内办案,还为了他的事情亲自上门。今年春天,王立因自家茶园排水需经过同村邓军家的茶园而遭到对方阻止,在经村、镇多次调解无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邓军告上法庭。考虑到4月正是春茶采收的旺季,为避免到法庭开庭审理给茶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黄玉彬决定诉前组织双方到现场进行调解。“你俩是多年的邻居,平日里屋檐搭屋檐,田坎挨田坎,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为这点小事伤了一辈子的和气?”蹲在茶地里,黄玉彬一番质朴的语言打动了双方当事人,最终王立给付邓军600元的经济补偿,双方握手言和,一桩相邻纠纷得到快速而圆满的解决。

  在“茶乡调解室”的墙上还用便笺纸张贴着办案群众留下的“百姓感言”,诸如“要得公道,打个颠倒”、“催那么久不还,法官一出马就搞定了”、“我以为赔偿没有希望,想不到还赔这么多,非常感谢法官!”诉讼群众留给石象湖法庭法官们的话,既朴实又真挚。

  与群众心连心 五老调解队上门化纠纷

  8月23日11时30分,已经到了吃午饭时间,一位老大爷却一路小跑冲进法庭:“快,我们现在就去,胡某在吃晌午,肯定找得到他人。”不容分说,黄玉彬拉上记者一同前往同心家园社区。

  路上,黄玉彬简单地向记者解释,同心家园社区的一对母子因为家庭琐事闹矛盾,儿子胡某一气之下竟将母亲陈某赶出家门,不让其上门居住,母亲陈某无奈之下将儿子告上法庭。“这位是徐泽荣副队长,我们五老调解队的主力队员。”黄玉彬边说边指着同行的老大爷说道。

  到了胡某家,曾经当过中学教师的徐泽荣先从孝道入手为胡某上了一课。之后,黄玉彬又引用相关条文,用通俗易懂的当地方言为其阐释了关于赡养父母的规定。一番讲解之后,胡某心服口服,当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母子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儿子将房屋属于母亲的部分折价支付给母亲,每月给付150元生活费,母亲搬回乡下老房屋居住。每逢周末,儿子须回老家看望母亲。“谢谢法官,谢谢徐老师,我们家的纠纷拖了一年多都没有解决,还是你们热心,一来就解决了家里的大难题。”陈某感激地说。

  调解完毕,时间已经是14时48分,黄玉彬和徐泽荣早已饥肠辘辘。在回到石象湖法庭的车上,黄玉彬详细地介绍起了“五老调解队”的情况。原来,石象湖法庭目前仅有一名法官和一名书记员,由于位置偏远加之人手有限,在同时处理多起纠纷的时候往往感觉分身乏术。不久之前,蒲江法院考虑到解决群众纠纷的实际需要,和成佳镇党委、政府联合组建了一支茶乡“五老调解队”。“五老”指的是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老代表、老教师,他们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和公信力较高,在调解日常矛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运用他们德高望重和热心调解的特点,在法庭和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方便的连心桥,更好地促进了矛盾纠纷在基层的化解,使群众足不出村就能解决问题。

  “‘五老调解队’的成立,丰富了法院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水平。对于群众来说,这是解决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五老调解队’队员热心公益事业,全都是自愿参与到调解工作中,在投入运行的一个多月里,参与调解成功的邻里、离婚和赡养纠纷案件就有26件,在成佳镇已小有名气,群众都很愿意由‘五老’帮忙来解决纠纷,有效减少了法庭办案压力。”谈到“五老调解队”成立以来发挥的作用,黄玉彬直竖大拇指。

  下午四点,黄玉彬、徐泽荣与“五老调解队”的另一名成员马国琼要去友助村4组调解一起邻里纠纷案件。在法庭稍坐片刻之后,他们又出了门。

创新为民举措 探索纠纷化解新机制

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法院院长 谢立新

蒲江县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发达,民俗民风醇厚。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市场规则不断冲击传统习俗和观念,民间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日益积累,关涉社会和谐与稳定。面对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蒲江法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转变司法作风,创新司法为民举措,积极探索出“诉源治理、诉非衔接、诉中调判、诉后回访”一体式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为促进和谐、保障民生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

  向前延伸抓诉源治理。在不同阶段采取多种形式预防和减少诉讼发生。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对各类案件深入调研、科学预判,针对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灾后重建等案件开展相关法律宣传,对农业、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等行业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二是推动当地农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和老代表成立茶乡“五老调解队”,借助民间“五老”的威望赢得群众的信任,促进纠纷快速化解,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三是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通过案件巡回审理和走进法庭听审判等形式,在推进审判公开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真正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避免类似案件重复发生。

  外促联动抓诉非衔接。纵向上以纠纷联动调解为纽带,创建以县法院为主导的法院、乡(镇)调解委员会、村(社区)调解委员会三级调解组织,形成多层级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横向上以开展交通事故案件专业化审理为突破口,联合公安、司法、保险、医疗等部门设立全省首个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道路交通事故联动调解中心”,通过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联动调解机制,实现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调处“无缝链接”,有效缩短交通事故处理周期,切实方便群众诉讼。

  内强服务抓诉讼亲民。一是以完善诉讼服务网络为依托,在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各派出法庭及所辖乡镇设立了诉讼服务点,方便群众就近接受司法服务,降低诉讼成本。二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预约立案、法律咨询等远程服务,方便异地或交通不便的群众诉讼。三是以立审执联动为突破口,借助审判运行机制实现立案、审判、执行部门联动,建立信息共享、问题反馈和沟通协调机制,保障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切实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向后延伸抓诉后维稳。一是抓好诉后履行工作,通过推行执行公开、执行联动机制,积极促成当事人之间的执行和解,督促败诉方及时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抓好对当事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回访工作,对当事人反馈的问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及时沟通处理,进一步改进审判工作,减少和避免涉诉信访案件发生。三是主动同相关部门协调、对接,抓好涉诉信访工作。加强判后释明,对有新的证据或原裁判确有错误的,告知当事人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最大限度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

                 ------来源于《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王鑫

友情链接

  • 中国法院网
  • 人民法院报
  • 四川法院网
  • 北京法院网
  • 中国民商法律网
  • 北大法律信息网
  •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成都铁路运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