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都江堰市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也曾是“5.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在地方经济发展和灾后重建等多种要素叠加之下,都江堰市的建工类案件激增。面对法院案多人少的现实困境,在都江堰市人民法院工作3年半以来,年轻法官陈莉挑起办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类、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股权转让合同纠纷等疑难复杂案件近650余件。
谈到建工类案件的办案要点,陈莉说:“建工类案件主要是案情比较复杂,金额也大。很多建工案件又出现分包、转包,涉及特别多。”曾经的一次案件,卷宗装了满满三大箱子,瘦弱的陈莉还要请同事帮忙才能搬到法庭。
和其他法庭调解工作占比有很大不同,陈莉的工作更多是判决。“建工类案件涉及金额太大了,一个让步可能就是几十几百万的金额。所以我们更多是按照法律条文和证据进行判决。”虽然少了调解的“温情”,但陈莉在办案中也坚持要体现人文关怀。
几年前,陈莉接到一个案子。一个包工头在承包都江堰市一个工程之后,几年 拿不到工程款。本人也得了重病,几次住进医院。“他当时已经无钱治疗,只能寄希望官司能尽快打下来,用这笔钱来救命。”陈莉回忆称,“官司其实早就打下来了,但被告资金断裂,也是无钱支付。要想尽快把钱给他要回来,难度很大。”
面对原告家属的哭诉,陈莉决定迎难而上。她首先找到被告企业,请他们能尽快凑一笔钱给原告。接着,她又到执行局,请执行局的同事将原告的案件提前安排。
“执行局的案子特别多,这家被告企业在执行局已经有好几件案子等待执行。应该说要求将这个案子的执行排前对其他案子的原告有点不公平,但考虑到这个案子的原告的身体状况,早一天赔偿到位,他活下来的机会就更大。”陈莉说。
经过多方协作,给原告的赔偿款总算是及时到位。一个月后,陈莉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一个微弱的声音向她道谢。“声音很小,我几乎听不清楚。但我知道是原告打来的,他感谢我救了他一命。”陈莉说,这个感谢太重,也不是她一个人可以做到的,除了感谢法院同事的支持,也是原告运气比较好,刚好被告有一笔款项划到了账户上。
除了针对已有案件的处理,陈莉和同事们还积极对一些可能出现案件的情况作出预案。“都江堰市今年引进万达集团,投资达到500亿。可能这是都江堰市规模最大的一次招商引资。万达的引入势必会有大量的拆迁、建工方面的情况出现。我们法院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做了一系列预案,协同立案、执行等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地方政府这次招商引资能成功落地。”
繁忙的工作之余,陈莉还亲笔撰写征文、调研论文,将办案经验、心得体会写作成文,以供借鉴。多篇文章被各级媒体采用。尤其是她撰写的《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适用法律问题的调研——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权益保护若干问题研究》,于2012年3月获得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法院系统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二等奖,并于2012年12月获得绵阳市社会科学院“绵阳市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写作案例《实际履行了担保义务但并非合同签约相对方的当事人主张权利,是否应受合同中“仲裁条款”的约束——四川都江堰市伟达有限公司诉四川都江堰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保证合同案》被《中国法院2014年度案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