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法院位于成都西南边缘的一个农业县,辖区内有8镇4乡,总人口26.3万,是我国西南地区“小法院”的典型代表。
多年来,蒲江法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始终秉持“小法院也有大作为”的理念,做优基础工作,做实创新工作,在忠实履行审判职责的同时,主动延伸司法服务,构筑“五老”调解、交通联调、“盖碗茶”调解三调并举的多元化纠纷化解新模式,有效遏制了纠纷上升势头。
近3年来,该院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困扰基层法院的案多人少难题得以有效破解,为“小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今年1月,蒲江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优秀法院”。
■“五老”调解 促基层治理新发展
蒲江是以种植茶叶、柑橘、猕猴桃为主的农业小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除了占主导地位的婚姻家庭案件外,涉农纠纷数量上升且审理难度大,房屋所有权及房产继承矛盾多发,宅基地、相邻纠纷、人身损害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农村社会治理事关全县发展全局,针对农村矛盾纠纷特点,蒲江法院按照诉源治理、诉前分流、诉中调判、诉后回访的思路,在全国首创“五老”调解新模式,充分挖掘民间力量在纠纷解决中的作用,成立专门的调解指导小组,半月开例会、季度搞培训,指导“五老”深入村社调解纠纷、宣传法治、传播文明,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走出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可复制、可推广的民间调解新路子。年初以来,共处理纠纷667件,调解成功率达97.55%,诉讼案件逐年下降,“化解纠纷找五老”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徐老师,婆婆妈和弟媳妇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这次真的没法忍他们了,麻烦你来解决一下可以不?”李大娘家的大儿媳张某心急火燎地找到蒲江县成佳镇“五老”调解队队长徐泽荣。李大娘家的事,用她自己的话讲“都可以写三本书了”:分家、划田、分房子、带小孩、接电线、种茶叶等各种鸡毛蒜皮、各种纷争,都不知吵过多少次,打了多少回。
徐泽荣是一名居住在同心社区的退休老教师。他为人和善、正直,很热衷于公益事业,受到很多村民的尊敬。农村集中居住后他成了社区的治管主任,大到社区的防火演练,小到社区绿地里的一个破塑料袋,他都管。他不但“管得宽”,还带动了一群人跟他一起“管”——这就是“五老”调解队的前身。
一次偶然的机会,蒲江法院了解到农村社区有这样一群热心肠的老人,在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多次沟通交流后,共同推动、组建了一支以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军人、老教师为主体的民间“五老”调解队伍。从此,徐泽荣作为“五老”调解队队长,便带领这支队伍走进了田间地头。
顶着当头的烈日,徐泽荣赶到李大娘家,经过几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教育、斡旋调解,婆媳、妯娌、兄弟相互让步,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房子、茶地、阴沟边界都捋得顺顺溜溜,大家不计前嫌,家庭矛盾也迎刃而解,李大娘家的那些烦心事总算解决了。“对的,这次弄巴适了,我们也不想再吵嘴闹架了。”李大娘紧张的表情终于缓和了。
定分止争,诉讼并不是唯一途径,有的纠纷用诉讼解决可能适得其反,“五老”调解善用村规民约、乡风民俗,从纠纷萌芽介入,在源头提早化解纠纷,乡亲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相对诉讼来说更是及时、高效。“上不弯腰,下不抬头”“上山打鸟,见者有份”“卖猪包三天水草”等调解民间纠纷的精髓,被“五老”队员驾轻就熟地常用来解决纠纷,屡试不爽。
■交通联调
促诉非衔接新提升
在交通越来越便利的今天,机动车交通事故也呈高速增长态势。事故纠纷化解难度较大,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与日俱增,成为基层“小法院”面对的客观现实。对此,蒲江法院对源头化解此类纠纷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在全省首创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联动调解机制,成立道路交通事故联调中心,整合各方资源,加强诉调对接,实现司法调解与行政、人民、行业调解的高效联动,为群众快速处理纠纷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联调中心的法院调解室里,一名青涩稚嫩的“90后”男孩乘人不备就往墙上撞,只见他眼里含着泪水,嘴里不时地念叨着:“毁了,全都毁了。”调解室里的法官陈建忠一把把他拉了过来,紧紧抱在怀里,一边拍着他的背安慰,一边给他讲道理:“你听叔叔给你说……”
这是法院在联调中心处理的一个普通交通事故纠纷,“90后”男孩开车肇事,撞了一名在路上穿行的大爷。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交警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并征询当事人意见进行行政调解,当事人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又被告知可以寻求人民调解或司法调解途径解决纠纷,保险公司全程参与调解,“90后”及其家人选择了司法调解。案子刚到了法院调解室,也就出现了“90后”撞墙的那一幕。
陈建忠先稳定了“90后”的情绪,从人生道理到法律知识一点点给少年和他的家人分析,在缓和了双方矛盾,讲清事故责任认定、保险赔偿范围及案件法律适用后,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当天下午,“90后”及家人就积极筹钱自动兑现了赔付款,保险公司也相应地进行了快速理赔。相对于直接提起诉讼,联动调解节约了当事人诉讼成本,更从诉讼源头上化解了矛盾纠纷。
近3年,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8923件,诉前化解8477件,诉前化解率达95%,自动履行率高达98%以上,诉讼案件审理周期也从80天以上降低到30天左右,从群众“跑断腿”到两次走完流程化解纠纷,减少诉累,节省了司法资源与成本。目前,道路交通事故联调机制在全省推广,已成为防止、缓和、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主要方式。
“盖碗茶”调解
促诉讼服务新引领
四川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民间也历来都有在茶馆喝碗茶解决纠纷的习惯。根据地方习俗并结合茶馆在化解纠纷方面的特殊功能,蒲江法院构建了充满地方民俗特色的盖碗茶调解室。
走进蒲江法院的调解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字顶、青石板地、青砖墙、八仙桌椅,这些精心设计的布局和装饰给人以亲切、平和、大气、坦诚、安定之感,让走进来的人能平和对待纠纷,舒缓对立情绪,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彻底化解。蒲江法院深入发掘茶文化元素,不断延展和深化诉讼服务,逐步形成了以诉讼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盖碗茶”调解室为依托的诉讼服务文化体系。
一个涉及人数较多的建材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就在盖碗茶调解室调解成功。一方当事人李某认为,“盖碗茶调解室每一个座位前都放了一杯盖碗茶,清茶绿水,让我感觉身处茶馆摆龙门阵,对抗情绪为之舒缓,从而能够平静、理性面对纠纷”;另一方当事人王某也觉得:“对面的楠竹墙提醒我,要有竹一样虚怀若谷的精神,面对纠纷要有‘点点头弯弯腰仍不失气节的度量’。”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并向法官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在已建成诉讼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蒲江法院4个派出法庭建成诉讼服务点,在全县12个社区建立诉讼服务站,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延伸到基层法庭和各乡镇社区,初步构建了“一心多点、全域覆盖、并网运行、就近服务”的诉讼服务网络,实现了全县范围内诉讼服务的全域覆盖,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了温馨、便捷的诉讼服务。
来源于《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