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2018年,对上海法院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五年。
201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拉开司法体制改革大幕。
2016年,上海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重点推进地区之一,在全国率先向执行难全面宣战。
2017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承担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开发任务,经过154个日夜,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正式上线。
……
五年来,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17.84万件,审结314.79万件,同比上升54.2%和52.7%(年均增长13.4%),92.6%的案件经一审即息诉,经二审后的息诉率为98.9%,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39件、指导性案例8件(占全国法院入选数的34.8%和10%)。
亮点一:司改经验可复制
上海法院以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五项任务为重点,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和上海实际,先后推出了146项改革,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司法责任制为基石,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率先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推进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保障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率先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推动“立案难”问题的解决;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审判效率大大提升;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促进司法民主。
亮点二:破解执行难效果彰显
上海法院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完善执行权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了执行权和审判权分离体制以及符合执行规律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机制、恢复执行机制、执行工作机制、网络司法拍卖机制、立审执衔接机制、执行联动工作机制等,推进执行工作规范化。上海法院还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专项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开展破解执行难工作两年来,上海法院实际执行率从57.4%上升至70.7%,剔除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后实际执行率达98.7%,生效裁判自动履行率达80.9%,执行质效居全国法院前列。
亮点三:诉讼服务“三张名片”
上海法院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诉讼服务体系和司法公开体系,努力破解人民群众的诉讼难题。
2017年,上海法院建立了具有登记立案、导诉分流、法律援助等20多个服务窗口和网上立案、网上拍卖、网上调解等30多项功能的数字化、智能化诉讼服务中心;同年,上海法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12368诉讼服务平台”,2017年5月又将“人工智能”植入该平台;也是这一年,上海法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律师服务平台”,这成为上海法院服务人民群众诉讼的“三张名片”。
亮点四:人工智能辅助办案
上海法院坚持“科技强院”方针,实施“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人工智能+”行动,推进“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上海高院研发的“上海法院大数据信息系统”实现了执法办案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监督、全程公开和法官办案智能化、法院管理可视化、司法公开常态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决策科学化、司法监督系统化的目标;“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嵌入刑事案件办案系统中,防范冤假错案,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在此基础上拓展研发的“上海民商事、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已上线试运行,在辅助法官办案中发挥其在采信证据、认定事实、提升办案质效上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法律适用统一,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