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聚集社会治理共同体力量,探索建立社治委牵头、法院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城乡社区“家和促进”前端共治体系,有效实现居民自治、法治保障、社会调节的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形成新时代前端纠纷共治彭州版“枫桥经验”。
自2018年5月在彭州4个社区实体试点运行10个月来,多元共治实效显著,社区纠纷前端防控率达100%。
构建“大格局”,矛盾化解在基层
“儿媳妇将她父亲接过来,完全没有考虑我这个婆婆的感受,一点都不尊重我……”一位大娘向正在彭州市天彭镇朝阳中路社区值班的指导法官倾诉自己的烦恼。
大娘的儿媳系独生女,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年迈多病。为方便照顾,便将父亲接来共同生活。不料此举引起大娘不满,双方多次争吵。为切实化解纠纷,指导法官立即联系司法所、社区乡贤等到大娘家中联合开展解纷共治。
法官讲明拒不赡养父母的法律后果,司法所所长解释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社区乡贤讲述婆媳和睦相处的地方美谈。在“唠家常”的过程中,婆媳最终重归于好,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圆满化解。
为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纠纷,促进和谐社区构建,彭州法院加强与民政、司法、检察、公安、卫计等20余个部门对接,促成建立“家和促进”前端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法院选派指导法官驻试点社区值班,进行现场法治辅导和咨询,重点调动67名家事调查员、65名家事调解员、10名心理疏导员、16名社区乡贤等自治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以举办专题法治讲座、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司法调解专家或法官传授调解技能和经验的形式引导群众依法处理纠纷。
“三治”本质上是一种共治理念,以有机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为手段,激发基层社区治理内生动力。彭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城介绍:“通过构建‘社治委牵头、法院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一盘棋工作大格局,紧紧抓住社区这个基本单元,始终服务家庭这个基本细胞,纠纷化解渠道进一步拓宽,成功将一批婚姻家事、邻里侵权等基本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影响社会治理的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
精准发力,实现全程信息共享
“现在家里天天渗水,潮湿得根本没法住,我们一家老小只得在外租房……”李某到彭州市天彭镇锦阳社区“家和促进”单元反映情况。
“不着急,坐下慢慢说。”值班的定点辅导员董逢建一边安抚激动的李某,一边做好情况登记。
通过了解,该小区3单元部分居民家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水,为此物业公司和居民多次发生争执,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定点辅导员及时将纠纷上报指导法官,考虑到纠纷虽小,但涉及多名群众利益,指导法官赶快邀请质检所、房产公司、社区干部共同实地查看,质检所当场就漏水原因给出专业意见。经过多次调解,最终小区居民和物业就维修费用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如何将矛盾有效化解在萌芽状态,阻断一般纠纷向涉诉涉法纠纷演变转化?
彭州市出台城乡社区“家和促进”前端共治体系系列文件,健全矛盾纠纷前端管理机制,社区值班的定点辅导员详细登记群众来电、来访情况,对咨询性、纠纷性、帮扶性事项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关注纠纷性事项有关线索和前端处理情况。掌握纠纷线索后,由社区干部和调解能力强、德高望重的社区乡贤等自治力量先行“用老百姓的方法,解决老百姓的矛盾”,确实无法化解的矛盾则提请法官介入联调,引导群众依法解决。
彭州法院院长曾耀林告诉记者,在解纷方面“家和促进”前端共治体系重点瞄准“三前”精准发力,通过前端密织矛盾防控网、前端打造纠纷联调组、前端破译案件解纷码,法院、社区、基层自治力量实现全程共享信息,共同高效调处纠纷。
“家和促进”前端共治体系在4个社区试点运行10个月来,法院联合共治力量成功化解可能转化为诉讼的纠纷326件,社区向法院移送纠纷信息122条。
线上线下,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服务
“处理纠纷时,将社区乡贤熟悉社意民情、乡规民约的优势与法官精通法律、综合协调能力强的优势结合,通过服务团队专业化、服务内容项目化、服务模式集成化的服务载体,有效提高基层治理的权威性和成功率。”彭州市社治委主任龚亚明说。
目前“1名指导法官+1名社区工作者+3名定点辅导员+x个共治员”的专业团队运行模式正在彭州市社区进行推广,今年将扩大到彭州市20%的社区(约70个社区)。
据了解,社区专设“家和促进”单元窗口,指导法官和定点辅导员定期坐班,开展线上答疑、“线下”走访、预约调解等共治活动,同步打造微信线上服务模式,今年还将在成都天府市民云APP彭州社区部分开设“家和促进”板块,以“固定+灵活”“线上+线下”的方式,为社区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的24小时不间断法治服务。
“钱已经收到了,十分感谢你们。”躺在病床上的张某给社区指导法官发来微信。一周前,张某通过彭州市小鱼洞镇渔江楠社区“家和促进”调解微信群反映自己干活时不慎摔伤,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医药费。
指导法官、社区干部多次走访用人单位组织调解,帮助张某很快拿到了3.6万元的手术费。采访中,指导法官也向记者展示了“家和促进”单元调解微信群。调解微信群拉近了司法与群众的距离,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微信反映诉求,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其为群众的“暖心群”。
试点运行以来指导法官、定点辅导员已坐班和现场服务分别达104天、393天,线上答疑310人次,上门走访140人次,预约调解58人次,纠纷共治率达100%。“家和促进”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家事教育、普法、文化、咨询、疏导、调和、诉讼、帮扶“八大服务”专项活动44次,惠及社区群众5100余人次,330余名群众接受专业疏导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