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法院服务大局实质化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以理念引领为切入点、以执法办案为立足点、以创新管理为突破点、以实质运行为关键点,护航县域城市发展规划,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营造法治营商环境,确保司法工作始终与大局工作“同心、同力、同步”,为蒲江县全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突出理念引领,“三个聚焦”明确行动目标
(一)聚焦营商环境建设。一是院领导带头深入蒲江县中小企业开展“司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蹲点调研,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出台《蒲江法院服务保障蒲江县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县建设行动方案》,从打造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4个方面17条具体措施,为企业提供“法律解读、诉讼咨询、诉调对接、高效维权、知识讲座、风险防控”六大服务,积极回应企业司法需要。二是完善企业发展保障促进机制。完善涉企纠纷化解机制,积极推进企业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优化产业新城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执”。完善破产程序启动与识别机制,补齐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短板,在“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两个核心指标上向前突破。完善企业、企业家和创业者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对黑恶势力及合同诈骗等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打击力度。三是开设“中德中小企业园区”法治公开课。编发《谨防金融诈骗》等法治服务资料,开展巡回审判进园区、送法进企业等普法宣传活动。每季度邀请资深法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走上讲堂,从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等方面为园区及企业健康发展讲解经济合同知识、知识产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日常法律小知识等内容,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提升企业法治意识。
(二)聚焦城市东向发展。一是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出台《关于为我县全力推进“三大攻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聚力职能延伸,围绕蒲江县城市发展能级提升,针对川藏铁路建设、成雅铁路运营等城市主干线建设可能存在的行政法律问题展开前瞻调研,建立潜在行政争议风险信息互通和预警机制,变被动参与化解为主动提前介入,诉前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推动政府做好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等重点工作。二是服务保障新城建设。按照打造现代化新城理念,就加快城市靓化和新城建设进行前瞻调研,针对依法征地拆迁、规范征收程序、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等法律问题,向县委提交服务保障新城建设的专题报告。妥善处理入城道路改造、清水靓河工程、城市光彩工程、棚户区改造、场镇改造等推进进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并就其中涉及的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研究,提交专题调研报告。三是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司法服务,着力为蒲江县构建“外联内畅”大交通格局、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等提供司法保障。高度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建设工程质量合同纠纷、生产安全纠纷、劳动保障等案件,妥善化解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征地拆迁、民间借贷等领域积累的社会矛盾,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维护和谐稳定的城市发展环境。
(三)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根据蒲江乡村发展实际,出台《蒲江法院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意见》《关于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服务蒲江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重点结合蒲江农商文旅体现代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等工作建言献策,加强乡村“法治”扶贫扶智。开辟涉农维权案件绿色通道,妥善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涉民生案件,总结农产品交易案件审判工作经验,强化与各类农产品协会合作共同化解涉农产品纠纷,推动完善法治化、便利化的农业营商环境。二是下沉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职能,精选涉土地纠纷、农产品纠纷案件开展巡回审理,建立法庭与乡镇(街道)沟通联络机制,指导乡镇、村社、人民调解等各类主体提升依法解纷能力。全力推行乡村德治,对各地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交易习惯等民间习惯法规则进行收集整理,促使优良的文化理念及规则重新沉淀在百姓心中,实现以德治村。三是构建执法联动机制,紧密对接党委政府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工作的司法需求,主动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公安、检察院、法院、环保等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严惩破坏环境资源行为,依法制裁乱垦滥伐、浪费资源、破坏耕地、污染河流、污染空气等行为,对涉及矿业权、林权及其他自然资源权属的转让、承包、抵押的案件,将保护环境资源作为裁判的重要因素予以考量。
二、强化执法办案,“三种思维”做优标准服务
(一)坚持全局思维推进整体工作。始终坚持从全县大局来认识和把握涉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案件审判,加强与行政机关良性互动,积极主动向县委、县委政法委以及上级法院请示汇报,准确分析案件存在的风险隐患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提出科学的审判理念和化解思路,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法治保障的联动处置工作机制。稳妥做好重大疑难案件的提前介入工作,积极参与雍景澜湾、了翁公司、财富广场等涉众涉稳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评估风险系数,加强诉讼引导,实质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在县委政府研究化解涉桫椤湾公司债权债务、投资权益等历史遗留问题中,院领导带头承办并妥善审结这起历时近十余年未理清、未化解且严重影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疑难案件,确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二)坚持底线思维化解疑难案件。始终坚守法律底线,将案件可能遇到的问题、风险、障碍等进行精细化分析,本着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为原则理清案件法律关系、确定正确的审理思路,下好先手棋,严格执行法律刚性规定,绝不突破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蒲江县川蒲公司老牌企业由于资不抵债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法院多次组织专业法官会议对案件梗阻进行讨论,主动研判股权评估作价途径,积极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买受人搭建洽谈平台促成竞拍,有序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市场,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坚持能动思维提升服务效能。始终坚持能动思维、创新思维,把服务大局工作理念贯穿于案件审判工作全过程,遵循司法规律,在推进“僵尸企业”、资不抵债企业有序退出的同时,统筹考虑县域重大投资项目引进情况,积极促进通过司法网拍购买这些企业的土地使用权、房产及机器设备等,有效提升原有企业资产的利用率,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某品牌饮料公司落户蒲江过程中,法院及时向县委报告司法拍卖企业资产的相关情况,积极推动该饮料公司参与竞拍闲置的某药业公司土地资产,以及某矿泉水业公司的股权,后该饮料公司竞拍成功。此举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又有效保障了该饮料公司在蒲投资经营所需的厂房、土地以及矿泉水采矿权等,为加快招商引资、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三、深化管理创新,“三个实质化”提升保障实效
(一)构建执行司法供应链,营造诚信社会环境氛围。一是以落实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业务流程标准化、执行动作规范化、办理流程透明化、信息处理智能化的“五化一体”模式为引领,统筹平衡实现前端实质正义和末端群众感知正义核心杠杆,建立“双统双分双认可”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执行案件实质正义。把握提升社会参与度、群众参与度、司法亲民度、司法信任度“四个度”管理链条末端,切实实现群众感知正义。严把财产“五项查控”、对执行人“五个必须”、对申请人“五项告知”重点环节,提升供应链运行流畅度,高效率输出优质执行产品。二是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制订出台《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工作指导意见》,制订印发本院执行指挥中心管理规范,提升执行指挥中心功能应用效率,实现指挥实时化和信息可视化,让执行指挥中心发挥参谋部和指挥部的作用,有效提升司法信用指数。三是以打造全国首个“网格陪执+e悬赏”网络系统为契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协助法院执行工作,重构基层力量深度参与执行工作模式,探索智慧执行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新路径,及时回应群众司法关切,厚植基层治理法治化土壤。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办法》,强化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强制执行震慑,缩小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切实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营造与拓展诚信社会环境。
(二)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构建基层协同治理体系。一是全面落实县委政法委下发的全县基层社会治理“一五七三”模式的工作任务,持续打造法院和社区共建共促的“法耀社区·善治家园”法治社区特色工作,定期开办“法治诊所”,通过问诊和答诊回应群众关切。强化社区诉源治理,指导社区组建“法律工作室”,进一步完善“一沉N联”机制,推广多调联动“一站式”专业解纷平台,培育基层多元解纷力量,拓展调解服务渠道,构建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体系。二是传承“枫桥经验”,深入开展衍生案件源头治理,进一步深化案件繁简分流、小额诉讼、上诉风险第三方中立评估等机制,积极探索执行、涉诉信访案源治理,优化前端程序设计,减少后端案件产生,提高一次性、实质化解纠纷成功率,减轻群众诉累,释放司法效能,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蒲江经验。三是将司法服务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推动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司法互助服务大网络”,集成普法宣传、网上立案、法律咨询、案件查询、材料递交、诉前调解、五老新乡贤调解、协助执行、协助送达等功能,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三)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完善为民服务新格局。一是牢牢把握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建设目标,完善“四大平台”,深化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继续优化诉讼服务网络,实现“线上线下”一样好用、城里乡里一样便利。二是加快完善“科技法庭”硬件设施建设,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化在流程管理、质量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应用;深化庭审智能化建设,扩大智慧审判平台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完善行政要素式审判平台,实现平台自动生成庭审提纲、笔录、裁判文书,智能推送司法建议。三是优化“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推动完善前台与后台、实体与网络相互融合补充的立体化全天候普惠式诉讼服务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