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成都中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2016-2018年成都法院涉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及2018年度成都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白皮书回顾最近三年工业产权保护和市场竞争环境规制等相关案件审理情况,系统介绍成都法院品牌和创新成果保护的主要举措,并就市场主体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保障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据了解,白皮书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成都涉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案件的基本情况
2016-2018年,成都法院共新收以不正当竞争纠纷、商标侵权纠纷为代表的企业品牌保护民事案件2720件,以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技术合同纠纷、专利权纠纷、植物新品种权属侵权纠纷民事案件1579件,前述案件共计4299件,审结3835件,结案率89.21%。新收各类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96件,审结190件,结案率97%。新收各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4件,审结11件。
审理周期持续下降,审判效率不断提高。技术合同纠纷审理周期平均下降75天,专利权纠纷审理周期平均下降16天,不正当竞争纠纷审理周期平均下降57天,商标侵权纠纷审理周期平均下降33天。
成都法院品牌和创新成果保护的主要举措
优化管辖格局,提供全面权威司法保护。2017年1月,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挂牌成立,集中管辖发生在四川省内的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业秘密、计算机软件、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等知识产权纠纷。跨区域管辖商标、不正当竞争、专利和技术合同等各类纠纷250件。
贯彻先进司法理念,依法弥补市场主体损失。充分依托证据,积极运用裁量性方式确定赔偿数额,使权利人获得足额赔偿。灵活运用证据规则,妥善解决知识产权权利人举证难的问题。司法保护力度和发明创新程度相匹配。依法公正审理涉外案件,积极营造成都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创新审判机制,降低市场主体诉讼成本。确定“两表指导 审助分流”要素化审判运行模式,“知识产权类案快审机制”被国务院作为第二批支持创新改革举措全国推广。积极探索技术调查官制度,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合作组建技术调查官库。
深化诉源治理,合力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携手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等共同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建立起运行良好的多元纠纷解决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
延伸司法服务,提升市场主体风险预防能力。多次召开在蓉世界500强企业及外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中小企业座谈会,定期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成都法院对市场主体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建议
创新成果转化及保护措施,市场主体要加强商业秘密的保密措施,重视对创新成果的权利保护与转化,健全创新过程中员工奖励机制,重视专利文件撰写技巧,针对技术成果的特点选择与之匹配的保护措施。
提高经营活动的风险防控意识,中大型卖场要履行到位管理责任,零售业终端主体要注意保存票据,生产加工企业要加强审查代工产品知识产权状况。
商标权利人要对近似商标注册及时采取维权措施。被控侵权人应当积极应诉,避免过度依赖专利无效程序。企业要重视商标权保护,尽早申请注册商标。
企业要秉持诚信经营原则,恰当行使合法权利,避免与在先权利冲突。避免打“擦边球”,降低涉诉风险。提高合同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履约成本。合同要约定清楚开发成果交付条件和开发风险,合同变更要注意留存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