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源头防治,构建法院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格局。延伸法庭职能,在镇街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强化与基层解纷力量联系沟通,开展法律咨询、社区调解、纠纷研判等法律服务。目前已在正兴、籍田街道建立2个法官工作室,设立青白江及双流片区巡回法庭,在籍田中学、华阳中学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党员法官普法团”“巡回法庭”“坝坝法庭”“送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二是引入外部力量,集约构建多元解纷共治三大中心。前端设置一站式多元解纷共治体系,搭建“商事争议调解中心(商事ADR中心)”“国际化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和“非讼协同中心”三大平台,集成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人民调解、公证调解、商事仲裁,覆盖合同、道交、家事、医疗、物业等民商事领域各种纠纷类型。“商事ADR中心”已入驻特邀调解组织5家、特邀调解员28名,自5月底正式运行。“国际化社区治理服务中心”6月中下旬入驻,已引进驻点特邀调解员3名。“非讼协同中心”已入驻公证处和律师事务所。截至8月底,三大中心成功调解案件242件,涉及标的额6500余万元。三是强化信息支撑,整合优势调解资源打造“联调云平台”。研发上线“天府智法院”移动智能电子诉讼平台,强化与“和合智解”e调解、“天府市民云”、“网络理政”平台对接,引入各类调解组织入驻共享,已入驻调解组织6家,调解员35名。在“天府智法院”二期优化升级项目中,开发线上调解模块和线上委托调解流程,努力形成广覆盖全时空解纷网络。四是做实程序衔接,优化完善诉非转换对接流程。设置诉讼辅导室,推动诉求汇集分流引导,按照“和解优先、非诉其次、诉讼兜底”递进次序,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解纷化解方式。加强后台支撑,开辟出具调解书、司法确认、执行立案“绿色通道”,强化解纷中心调解协议的司法效力,打通解纷“全流程绿色通道”。五是做优审执质效,切实减少诉内“衍生案件”。完善人民法庭地域化+专业化定位,构建机关审判庭+人民法庭“手拉手”组团共建模式,密切人民法庭与机关审判庭前后台衔接。加强专业化审判团队建设,落实类案和关联案件强制检索要求,切实提升办案质量。建立诉讼中当事人主动履行引导机制、判后自动履行和不执行生效裁判风险及责任告知制度,促进当事人即时、自动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