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制定细则,明确质检职责。制定《结案前法律文书质量检查实施细则(试行)》,构建文书质量检查机制,选任30名质检员,明确职责划分。审管办质检员制定法律文书质量检查标准,对上网公开文书逐一审核后公开,专项抽查归档案件文书,分析通报质检情况,结合发现问题,对业务部门质检员就检查路径和要点等进行培训指导。业务部门质检员以全院文书质检标准为依据,制定部门质检标准,梳理检查法律文书模板是否符合标准,对所在部门法律文书进行质检,定期向办案质效管理中心报送文书质检情况。二是全面推进,强化刚性运行。强化信息化系统应用,将文书模板内置通达海办案系统,统一为质检员授权“文书审核权限”。实行文书质检全流程全覆盖,结合“以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案件归档方式改革试点,推进电子印章使用,用印前核查法律文书是否经过人工校核方式质检,未经质检,监印人员不予签章。严格归档结案标准,档案部门对所有报结案件质检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文书签发文稿未经校核签字不予点击“结案”,待质检程序完善后予以“结案”。自6月运行以来,质检员校核文书2100余份。三是注重评查,提升写作水平。强化文书质量结果管理,实行“常规+随机”案件评查方式,对归档案件文书、上网文书进行事后评查,对经质检员校核或质检后文书仍存在问题等情形,及时通报反馈至承办人和质检员,按照考核标准对相关部门和个人扣分处理。借助“崇法讲坛”、“法官沙龙”、专业法官会议等交流平台,邀请上级法院资深法官、高校法学教授、本院业务骨干,围绕裁判文书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制作规范等开展交流,提升裁判文书写作水平。发挥法官导师制度作用,抓好裁判文书指导工作,通过庭审观摩、随案指导、文书修改等方式进行“一对一”培养,帮助年轻法官迅速掌握裁判文书写作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