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串振奋人心的数据: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赞成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2019年成都市两级法院在受案数年均增幅达两位数、中院案件受理数高居全国前列的严峻态势下,以全省法院六分之一的法官办理了三分之一的案件,受案44.8万余件,结案率达到90.12%。
这是一组催人奋进的荣誉:凝聚着法官智慧和心血的31项司法改革经验被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等推介,3项改革入选《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8)》白皮书;涌现全国及全省审判业务专家、“模范法官”、“优秀法官”11名;2017年以来,126名法官获得省级以上先进个人、岗位标兵,受到省级以上表彰687项次……
2017年5月,成都中院出台《深化司法责任制“一体三维”总目标并对院庭长之外的员额法官进行“提级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28条具体措施,以提升司法质量、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为改革目标,以“放权法官、管理法官、服务法官”为核心率先探索对员额法官按照中层干部标准进行教育、管理和培养。正是此创新之举,释放了审执工作发展新动能。
扁平化管理压实责任
“案子怎么判,法官说了算。”司法责任制改革后,如何有序放权,全面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要求?成都中院做了有益尝试。
2016年,该院出台《构建新型审判团队的实施意见》,构建47个专业化新型审判团队,明晰“权责清单”,以法官为主体推进扁平化管理,充分放权于法官,实现审判核心地位落地。团队内各级法官分别自觉落实整个团队以及审辅人员的管理职责。所有法官均要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立下“一岗双责”军令状。
同时,转变审委会个案讨论方式,着重大要案讨论并形成类案审理规则。2019年,该院审委会讨论案件仅占比0.35%。
目前,成都中院98%以上的案件实现了合议庭或独任法官自主审理、自主评议、自主裁判、自主签发、自主管理。改革后首批入额的年轻法官李婧杰对此有着切身体会:“以前,一份判决书要层层签字,耗费时间和精力,也助长了法官的依赖心理。现在,办案效率大幅提高,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心、荣誉感。”
独立不等于孤立。缺少“把关”后,复杂案件的办案质量如何保证?
成都中院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灵活会议召开形式、讨论形式,充分发挥咨询职能,讨论意见供审判团队参考,不影响审判团队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成都两级法院每年平均召开专业法官会议1700余次、讨论议案(含案件和事项)5000余件。
静默化机制从实监管
“已经两个多月了,不知案子进行到哪一步?”近日,当事人涂先生来到成都中院诉讼服务大厅,在自助服务终端输入案号,平台便自动生成审判效率分析报告,明确给出审理天数及相关环节耗时天数。与此同时,该院办案系统自动弹出窗口,将涂先生查询情况推送给法官。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静默化监管机制在发挥作用。
2016年,成都中院在全国率先研发静默化监管系统,梳理办案流程的183个工作节点、68个监控节点,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和管理。该系统对审限过半、临近的案件分别显示绿色提示、黄色预警,自动催办,同时生成临近审限案件清单,发送院庭领导督促。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异议,规定时限回复;超期回复的,系统自动提交到庭长乃至分管院领导督促处理,倒逼实现快速反馈。
通过强化“科技控权”,成都中院加固“廉政边界”、打造“数据铁笼”,实现每一个审判法庭看得见、每一次诉讼服务看得见、每一个审判流程看得见。
此外,该院制发《院庭长职责清单(试行)》和《“四类案件”管理办法》,完善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机制;连续两年自主开展法官述职述责述廉,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场监督;对法官实行单独组织人事管理,将全部210余名法官纳入出国出境、高校兼职、院外讲学等事项的审批管理范围……引导法官自觉履行办案责任、报告责任、管理责任、廉洁责任、作风责任“五个责任”主体,深刻践行人民法官、政法干部、共产党员“三种角色”使命,确保法官行使权力既独立又不任性,院庭长监管既放权又不放任。
全方位服务做实保障
2011年,成都中院在全国首创审判辅助事务剥离运行机制,以实质性裁决权为标准剥离108项审辅事务集中集约办理;2018年,该院再次剥离法官手中的非办案核心事务,整体交由保全组、送达组等11个小微组织承办,切实为一线法官减负减压,真正让法官觉得“办案是件很愉快的事”。
2017年以来,该院又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办案服务保障中心、内外沟通协调中心为核心的“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深入推进司法智库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线上网络诉讼服务中心、“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等智能网络平台……多措并举,持续加码审判服务保障。
这些“硬核”举措,无疑为法官专心办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成都中院服务法官生活保障、人才培养的“柔性”关怀,又为法官安心办案奉上了一贴“暖心膏”。
在生活保障方面,该院出台《关于切实有效为干警减压减负着力加强干警健康管理的实施办法》,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开通法官权益维护热线电话和干警信箱,努力为法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聚焦法官综合素能提升,部署“卓越法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参照处级领导干部轮训制度,将法官纳入“成都法官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组织7期230余人次参与;开展符合年轻法官成长特点的“墩苗补齐”计划,102名法官被选派到上级政法单位、基层法院、乡镇村社和艰苦偏远地区“上挂下派”锻炼……“步步精心”的人才培养思路,为法官成长开辟了“星光大道”:共有190人次得到法官等级晋升,166人晋升为四级高级法官及以上,占法官总数的88%;41名法官因综合能力突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队伍建设特别是法官司法能力与素质培养,是法院事业兴衰成败的根基。”成都中院院长郭彦介绍道,“‘提级管理’探索三年多来,法官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素质不断提升,责任担当和主体意识持续凸显,办案质效大幅跃升。成都中院将继续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努力锻造一支司法能力强、素质过硬的法官队伍,奏出成都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