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这个路灯是什么时候安的?”“都安了好久啰,你看嘛,那边都是。”这是今年刚放寒假,一直在外读书的小武回家后与母亲的一段对话。小武的家乡位于简阳市平泉镇龙溪村,作为成都中院帮扶省定贫困村之一,该村早已褪去昔日破旧落后的旧颜,焕发新生。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三年来,成都中院全面贯彻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安排部署,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结合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和审判职能优势,实实在在提升帮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圆满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三年脱贫攻坚中,“法院灰”变身为“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扶贫干警”,用初心和汗水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党建引领 强化思想扶贫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员干部引领作用,宣讲好党的脱贫精神,能够树立贫困群众脱贫信心,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走向“我要脱贫”。
三年来,成都中院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促脱贫强党建”工作思路,探索“城乡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的扶贫模式。法院机关党办坚持每月到省定贫困村简阳市平泉镇龙溪村、三合村调研,与村镇领导面对面进行党建交流,指导村镇党建工作,帮助打造三合村党建品牌。
得益于成都中院的帮扶,如今龙溪、三合两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桌椅,电脑、打印设备全部焕然一新,党建和各类法律书籍一应具全。村内主要路段、村道入院转弯处、村民聚居点、事故易发点等路段全部安装太阳能路灯,道路陡坡、河桥均安装崭新波形和钢管栏杆。
除龙溪、三合两村外,成都中院的扶贫工作已延伸到凉山州。2018年6月,省委吹响向凉山州深度贫困发起总攻的号角,成都中院干警刘文杰、张贵海主动请缨,分头前往凉山州昭觉县、甘洛县开展帮扶。在帮扶村里,他们是身穿制服、头戴警帽的司法警察,也是扛上锄头、背上竹篓的扶贫干部,还是疫情发生后冲锋在前、值守卡点的基层守门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推动者,更是一名扶贫扶志的好老师,常常为孩子们带去图书和文具,给他们讲大山外的逸闻趣事,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司法护航 立足审判职能 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禁止借收养名义买卖未成年人。”……为了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法纪观念,三年来,成都中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民事、刑事法官深入乡村,为帮扶群众开展法治宣讲以及法律咨询服务,大力开展法律扶贫。
为了让帮扶群众更真切感受司法公正,成都中院邀请龙溪村、三合村的100余名村民,到成都中院的诉讼服务窗口、立案大厅、“和合智解”e调解中心,向他们详细介绍日常诉讼的法律程序,并组织村民深入审判现场,旁听一起因夫妻矛盾导致发生凶杀的案件,用真实的案例给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刘文杰(右二)向昭觉县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
一台笔记本电脑、两张桌子、几把椅子……2019年10月,一个简易的坝坝法庭在龙溪村村委会首次亮相。在院坝上,法院干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巡回审理一起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确认案。“我们老年人也不会网上操作,腿脚也不便利,没想到还能够在家门看到法官审理案子。”旁听的村民对此赞不绝口。法庭开到家门口,既发挥巡回法庭为偏远乡村、残疾群众等特殊群体提供便捷法律服务的作用,也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为乡村群众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从下村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到入院介绍法律诉讼,组织案件旁听,再到将法庭搬到村门口,成都中院始终坚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群众理解的思维、群众接受的方式说法释法,持续挖掘审判资源“富矿”,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据记者了解,三年来,成都中院为龙溪、三合两村群众开展法治宣讲140余人次,解答法律疑难问题30余个,发放法律宣传资料280余册,以己身之光华点亮扶贫路。
项目扶持 瞄准群众需求 持续推进增收途径
“你们大概需要多少斤土鸡蛋,我提前给你们预留好。”“我们的土鸡也很不错,如果有需要直接说一声就好了。”“等柠檬熟了,欢迎你们来旅游体验。”……近两年,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严玉明的土鸡养殖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腰上的钱袋也越来越鼓了。
记者了解到,作为龙溪村“林间土鸡”认养项目首批试点养殖户,严玉明此前一直过得十分拮据。由于腿上有伤,严玉明无法承担繁重的农活,家里还有3名未成年的孩子和80多岁的老父亲,他的经济压力很大。
在成都中院的支持下,龙溪村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立体农业,打造出龙溪柠檬鸡生态品牌,农民在自家门口就能就业创收。同时,大力开展“消费扶贫”“以购代扶”活动,成都中院积极协调各帮扶单位认购龙溪村生态土鸡,动员法院干警购买土鸡,用真情实意助力脱贫攻坚。
百姓萦怀,万事不难。为了改变过去农产品滞销局面,增加农户收入,法院还积极协助市邮政管理局发挥行业优势,安排快递企业与三合村精准对接,帮助农民搭建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和渠道。同时,协助三合村引入法院“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下沉到村,配置专用的电脑、扫描、网络等设备。村民在手机上就能实现远程监控,村级法治治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真是很感激你们法院的爱心捐赠,以后我们村民打印资料、复印身份证这些小事,就不用再跑几个小时到城里去了。”在距离成都300公里外的凉山州甘洛县,成都中院的扶贫干部张贵海干出了实绩。
张贵海(右一)在甘洛县走村入户了解情况
刚到甘洛县时,驻村工作队办公设备严重不足,常常一台电脑好几个人等着用,工作效率不高。对此,张贵海向成都中院党组申请了7万元的资金,为9个村委会配套了电脑、打印机、办公家具等设备。走村入户,了解各村庄基本情况后,他还主动联系外界企业,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寻路子、引资金,前前后后共募集资金4万余元。
记者从成都中院了解到,三年来,该院共向定点扶贫村投入帮扶资金103.74万元(物资折款),其中,在民生基础设施投入84.2万元,文化教育及人力资源培训投入3.6万元,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投入9.9万元,走访慰问送温暖投入6.04万元。
扶持村产业发展、打造村党建品牌、改善村办公设备、安装路灯、整治堰塘、结对帮扶、修建水渠……成都中院从贫困户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坚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扶贫干部与帮扶村民逐渐架起了“连心桥”,形成齐心协力共脱贫的良好氛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成都中院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举措、更实的作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