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栏目: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2.23%↓,成都法院迎来10年首降!
作者: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1-06-11 09:50:25 打印 字号: | |

6月10日,四川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实践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旨在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深入实施《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持续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实践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法治四川,为四川高质量发展和建党100周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论坛由省委政法委、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省法院、省司法厅、省法学会协办,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委政法委、成都市中院、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等单位承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大法官姜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勇,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出席论坛并致词。

本次论坛以“践行初心、多元解纷、服务人民”为主题,聚焦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实践,现场设置了主旨演讲、获奖论文作者代表发言、专家点评以及参观交流等环节。

成都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郭彦在论坛演讲中介绍:

完善预防性社会治理体系,促进源头减少诉讼增量。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模式所蕴含的“和合”思想、“无讼”理念,人民司法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枫桥经验”等,都为预防性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汇聚了广泛的社会认同、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016年8月,成都法院在全国率先部署诉源治理改革,并将制度建设贯彻工作始终,共制定14个实施意见、5个实施细则和13个工作规范,有机融合传统解纷理念与现代解纷方式,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大力调动基层解纷力量,促进大量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其中创新打造的“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共开展解纷咨询14万人,成功调解纠纷6.9万余件

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利益之争、权利冲突的基本面,从中国之治和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整体去理解、探索和实践,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2018年12月和2020年11月,成都市两次下发推进城乡社区诉源治理和全面深化诉源治理的专门意见,逐步构建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调解、仲裁、公证等非诉解纷效能,基本形成了预测、预警、预防风险防控机制。

2020年,成都群体性聚集事件、信访总量、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31.2%、11.8%、3%成都法院受案总数10年来首次下降2.23%,今年1—5月,“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共促进前端化解纠纷34872件,占比提升至25.55%

健全多方多元资源配置体系,推进构建“三道防线”。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核心在于健全解纷资源配置体系,合力促进做实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做大行政调解与行业调解等第二道防线、做优司法调解和诉讼裁判第三道防线,切实扭转一些地方事实上将人民法院第三道防线顶到第一道防线上的不合理状态,推动构建梯度式、漏斗型、法治化矛盾纠纷化解大格局。

源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成都法院积极推动整合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村(社区)法律顾问等基层力量与相关部门共建培训学校,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已累计培训人民调解员6100余人次、网格员1.3万人次,新培育“五老”调解员、说事评理员500余名,2020年诉前化解3万余件矛盾纠纷,促进大部分传统民间矛盾就地化解、涉众涉稳和重大敏感纠纷就地稳控。

我们还主动对接、协同、引入优质调解资源,结合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建立司法确认与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行调对接(行政)、行调对接(行业)等“五调对接”衔接机制,部署实施“特邀调解倍增计划”,搭建“非诉调解+司法确认”衔接平台,建立了包括281个特邀调解组织、1751名特邀调解员的调解力量,诉前委派调解成功化解量同比上升79.91%

常态化运行“蓉城法官讲坛”,选派法官深入城乡社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担任法治指导员,精准开展普法宣传、纠纷预防、矛盾化解工作。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运行体系,提升前端解纷效能。现代社会治理早已走出各自为阵的窠臼,需要各职能部门和各社会组织紧密配合,共同推动末端与前端齐抓、已病与未病共治。

成都法院2016年以来助力党委政府构建了“党政主抓、法院主推”的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形成了源头预防、诉前化解、诉调对接、有效解纷的全链条式诉源治理模式,率先建立了矛盾纠纷源头信息“联网管理”制度,横向覆盖各市级部门,纵向联通至村(社区),实现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分流化解。

我们聚力推动道路交通、劳动人事、房产物业等纠纷多发领域联调共治,与综治、公安、住建、社会保障、司法行政等部门共建12个类型化纠纷“一站式”解纷平台,实现约80%的劳资纠纷化解于仲裁前置程序、约96%的道交纠纷诉前化解。

加强司法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强化风险预判评估、法律风险提示,积极助推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及相关产业功能区推动纠纷源头治理,基本构建了人民法庭和专业法庭服务保障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的全供应链法治生态,形成“以企业或行业内自我化解为主、第三方调解为辅、仲裁和诉讼托底”的纠纷化解模式,共面向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开展法治宣传与法律咨询1.04万次、诉前调解9895次、巡回审判210次,发布典型案例121个,发送司法建议125件次

率先建立“蓉易诉”电子诉讼平台,与诉源治理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互联互通,形成基础系统链、平台应用链、需求响应链、终端体验链为一体的集约化平台,大幅提升在线解纷效率。

构建全程全域有效解纷体系,深化“衍生案件”治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升司法质量、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需要人民法院有力统筹诉外与诉内两大维度、全面贯通“立、审、执、监、访”五大环节,深化“衍生案件”治理。

从2015年2月起,成都法院在全国率先开展刑事庭审实质化、民事庭审优质化、行政诉讼优化审和执行“一体化”改革等“3+1”改革,推行类案强制检索制度和判后释疑制度,探索建立了诚信上诉、防范恶意诉讼和上诉风险中立评估、判后自动即时履行引导机制,率先构建以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办案服务保障中心、内外沟通协调中心“三大中心”为核心的“司法供应链”管理新模式,建立涉众纠纷减量轻讼裁判机制,从今年起在全市法院推进“纠纷·案件比”衍生案件治理目标考评,全力提升一审案件审理质效、提高裁判自动履行率,有效减少二审案件、执行案件、再审及涉诉信访案件。

2020年,成都中院受理的二审案件同比下降13.71%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下降3.75%,服判息诉率上升至88.51%,一个纠纷在法院产生多个案件的“衍生案件”治理得到较好管控。


期间,与会代表还到天府中央法务区、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厅、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商事争议调解中心等点位进行了参观交流。省直有关单位、有关兄弟省、市党委政法委有关负责同志,各市(州)党委政法委、多元化解办、法院、司法局、法学会有关负责同志、获奖论文作者代表等共200余名嘉宾共襄此次盛会。


 
来源:研究室
责任编辑:研究室

友情链接

  • 中国法院网
  • 人民法院报
  • 四川法院网
  • 北京法院网
  • 中国民商法律网
  • 北大法律信息网
  •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成都铁路运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