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是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近日,为深入挖掘各地法院在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最高法印发《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一)》。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晋阳人民法庭立足区域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打造突出医疗特色的专业化人民法庭工作新模式,被选编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第14号案例。
医疗法庭
集中受理医疗案件
在晋阳法庭外的门牌上,“医疗法庭”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据了解,武侯辖区内共有三甲医院13家,医疗美容机构143家,多年来医患纠纷较为突出。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医疗法庭应运而生,集中受理辖区内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我们明确将涉及医美贷、欺诈消费、冷冻胚胎返还等疑难、新类型医疗服务合同案件以及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制审理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纳入院庭长监管‘四类案件’。”武侯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疗法庭完善了专业化审理辅助机制,提炼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疑难问题处理规则37条编入《专业化审判工作规程》。此外,还完善医疗专家咨询辅助机制,商请医疗机构或者医学会推荐临床医学专家列席专业法官会,针对涉及不具备鉴定条件案件就专业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帮助法官理解和补强专业知识。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科学性比较强的科学,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没有医学背景,容易处于不利地位,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重要性凸显,为此,武侯区法院制定《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专家辅助人出庭规范》以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对专家辅助人出庭必要性审查、出庭陈述和质询程序、变更专家辅助人情形、书面意见提交和审查等程序性问题进行了规范。
如今,医疗法庭已正式挂牌两年多,武侯区法院医疗纠纷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缩短125天,调撤率同比上升 12.7%,服判息诉率同比上升20.4%,专家辅助人出庭率同比上升116%。
多元化解
释放诉前调解效能
“我们建议您在立案之前,考虑通过法院委派调解。”在医疗法庭,工作人员首先会为决定起诉的当事人介绍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流程,发放《诉前调解建议书》,引导其选择诉前调解和鉴定程序。若当事人同意调解,入驻医疗法庭的武侯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将择期安排调解。
张晓军是医调委常驻在医疗法庭的一名特邀调解员,在医院待了40多年的她,退休后来到了医疗法庭从事调解工作。去年9月,辖区张先生因为年迈的父亲在拔牙后突发心梗去世,来法院起诉称:“我老汉儿就是去拔个牙,去之前都好好的,谁能想到……”张先生要求院方担全责、赔偿65万元,但医院认为,拔牙与老人的疾病突发并无因果关系,坚决不予赔偿。面对医患双方在专业知识上的巨大鸿沟,张晓军与医患双方进行了深入沟通,了解具体案情、解答专业知识、告知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以及诉讼风险,经过多次谈判、沟通,双方最终以5.7万元达成了和解。
除了诉前调解,医疗法庭还大力推行医疗诉前鉴定,降低当事人可能产生的诉讼成本。今年4月,李某欲起诉其认为存在医疗过错的医院,双方均希望通过医疗损害鉴定明确责任。然而,在得知一旦选择起诉应缴纳诉讼费,以及可能承担较高鉴定费后,李某犹豫了。
“医疗纠纷的专业性决定了法院通常以医疗损害鉴定结论作为参考,但在诉讼中申请鉴定,需要由申请方先支付全部鉴定费用,最终由败诉方承担,这样患方维权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显著增加。”医疗法庭庭长张倩介绍,“通过委托医调委进行诉前鉴定,双方可以协商鉴定费各自负担一半,医患双方还可以根据鉴定结论决定是继续调解还是立案进入诉讼程序。”
最终,李某选择由医调委委托鉴定机构进行诉前鉴定,与医院各预交一半鉴定费。当日,双方来到医疗法庭,工作人员通过摇号的方式为双方选择了司法鉴定机构,整个过程简便省时、经济高效。
深入治理
及时输送公平正义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医疗纠纷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医疗法庭设立的初衷。为了更加及时地将公平正义输送到群众身边,医疗法庭延伸纠纷感应触角,建立起武侯区医疗纠纷统一的分域分层立体化联合调处模式。
据了解,武侯区法院为了满足群众快速、便捷解纷的需求,结合武侯区“一谷一带一区”产业布局,递交了《关于服务医美产业功能区推进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情况的报告》《关于建立武侯区医疗损害与美容服务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方案》,并通过走访医疗机构、召开医疗机构座谈会议、举行专题讲座等方式予以指导,坚持服务区域发展。
同时,该院在武侯区医美健康产业服务功能区管委会设立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解纷中心和巡回法庭点,新增建玉林、火车南站两个医调委工作站,建立“医疗机构就地和解—属地街道联合化解—专业司法裁决”逐级处理工作机制,将分散的纠纷引入统一的解纷渠道集中调处,实现分层有效实质解纷,减少衍生案件,推动建立适合区域医疗资源分布的立体化解纷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