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3件候选案例彰显成都法院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创新实践成效。
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
打造法务聚集区 构建全流程全链条全场景法治实践新高地
【取得成效】
1.高效能化解国际商事纠纷。圆满审结涉外商事审判“第一槌”案件,在诉讼中依法引导国外企业固定证据,当庭详细查明中外企业涉外旅游团费对账、结算等事实,依法判决保护外企合法权益,并在裁判文书中释明各方应遵守诚信交易和审慎交易等基本原则。判决后双方均服判息诉,被告自动履行,原告外企送来锦旗和感谢信。依法高效审结2起具有涉外因素的诉前保全案件,案件标的额均超过1亿元,涉及独立保函、反担保、“一带一路”国家工程等复杂因素,依法维护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国际信誉。
2.高标准保障国际门户枢纽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国际门户枢纽的系统性部署,制定《关于全面提升国际商事纠纷化解能级 高质量服务保障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4项目标,提出10项工作举措,力争以优质高效的国际商事纠纷化解工作高质量服务成都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3.高质量融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积极配合成都市打造营商环境建设5.0版,助力发布《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研用同步,承办最高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人民法院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研究”获评优秀。成功申报省法学会《提升天府中央法务区涉外法治服务水平路径研究》课题,靠前形成《成渝两地司法领域应对世界银行“解决商业纠纷”新评价指标的路径研究》等高质量调研报告。
4.高水平审理 “名为保理,实为借贷” 医美消费类案,有效维护金融秩序。医美消费“名保实贷”纠纷聚集成都市,挤占诉讼资源,给社会稳定带来大量风险隐患,对本地商业保理和医美产业造成不良示范,扰乱全国金融秩序。成都法院主动向省高院报告有关情况,与国家法官学院成立联合课题组,形成《“美容保理”合同纠纷集中爆发及应对建议》等调研成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刘贵祥专委高度肯定并形成全国法院系统裁判指引。2022年全市法院共受理保理合同纠纷案件撤诉率达80%,“名保实贷”案件集中涌入成都市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5.高层次打造“智慧法院·成都模式”,提升解纷便利度。与市司法局、市律协共同建立“蓉易诉”在线诉讼平台共建共享机制,适用在线诉讼案件超60万件,收到网上立案申请近19万件,完成电子送达超117万次。全国首创“5G智慧参审室”并实现线上预约。新试点“证据云中心”,实现线上、线下诉讼材料的要件化采集与结构化归集。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
创新区域金融司法“共治共享”新模式
【取得成效】
多年来,青羊区高位谋划、系统部署,聚焦区域丰富的金融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保障在金融法治环境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以法治化路径创新基层金融治理新模式、金融产业发展新服务、金融审判机制新方向,推动区域金融司法由单一主体支撑向多方协同共治、由被动司法裁判向前瞻风险研判、由粗放式监管向立体化服务的重要转变。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青羊区科技赋能、功能集成的金融法庭载体支撑更加夯实;高效规范、资源集约的专业化金融审判机制更加优质;端口前移、协同联动的金融法治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金融产业“全生命周期”司法服务供应链成效凸显,区域金融司法“共治共享”先行样板已然形成。改革成果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进行时”栏目、《四川法治报》、《四川改革专报》、《成都改革》等平台专题报道;先后获省委政法委、省高院、成都中院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受到20余家金融机构广泛赞誉,并吸引金融机构将诉讼管辖地约定在青羊区,以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成都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生态司法修复基地 探索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新模式
【取得成效】
一是服务保障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更加坚定有力。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生态司法修复基地(武侯)贯彻让破坏者承担生态修复责任的司法原则,大力增强公民保护水域和保护耕地的意识,助力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自建立以来,武侯生态司法修复基地通过环境资源类案件巡回审理及法治宣传,在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同时,也起到了警示和预防的作用,得到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成都市领导的高度赞许。
二是共治共建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原则,充分发挥“河长制+法官工作站”“林长制+法官工作站”机制优势,与武侯检察院、水务局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行刑衔接程序、联合执法协作配合、坚定机构培育、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具体环境违法案件办理过程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多部门合作机制顺畅运行,协调对接机制发挥实效,恢复性司法保护合力初步形成。
三是护航绿色低碳发展有为有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保护观,推动武侯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实质化运行,依托基地将生态修复范围延伸至溪流、耕地、林业等领域,实现生态环境全方位司法保护。强化对岷江流域支流江安河的保护修复,严格打击非法捕鱼,该基地已增殖放流鱼苗6万尾。加强湿地修复保护,依法打击江安河湿地内非法盗挖地下连砂石7.88万立方米的行为,并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在2023年依法提起了成都城区第一例非法采矿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同时要求相关责任人对因非法采矿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支付修复费用、惩罚性赔偿金、公开赔礼道歉。坚决扛起保护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制止耕地撂荒及“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恢复耕地93.5亩,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守护绿水青山,2022年在武侯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周边及江安河沿河补植复绿树木300余株,补种灌木1832平方米,补种乔木66棵,恢复平整武侯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内观赏草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江安河边将废弃鞋厂改建成野趣生境自然教育基地,成为天府绿道科普点,被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
以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尺,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成都法院始终在路上!